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本信博客
本信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995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关键期

(2023-03-01 09:45:10)
分类: 教师篇

初中三年是孩子们构建三观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个人一生中宝贵的花

季,在这个略显特殊的时期,班级就成了孩子们成长、蜕变的“第二个家”,成了最重要的德育阵地,引导孩子们从“自知”到“自觉”,再到“自治”的成长,“亲其师”、“信其道”、“成其事”成了我的班级管理三部曲,这是初心,也是终极目标。

    一、“亲其师”。七年级,力求让孩子们有班级归属感。在一个相对陌生的新环境里,班主任必须引领孩子们迅速适应新环境,方法是用心交换心。我是园丁,你是花。我用爱与执着幻化为你成长的沃土,你用泪水与汗水交汇为澄净的心湖;我用热情与智慧燃点奋斗的激情,你用顽强与坚韧谱写青春的赞歌。信任与理解架起我们心灵的桥梁,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花儿一路绽放,不论花季,不论雨季......

记得《热血教师》的主人公克拉克吗?他是一位让人满意,令人佩服的教师。他以卓越的教学业绩在28岁那成为全美优秀教师,《热血教师》就是以他的事迹拍成的电影,并获得了美国第64届金球奖提名和第59艾美奖提名。用中国的话语表述,《热血教师》应该算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克拉克的爱与责任,是人类所有教育者共同的品质。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这都是教育必须拥有的第一前提。克拉克教的是小学毕业班,可同样面临升学考试,而且是统考。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学生——一群完全就是堪称“小流氓”“小混混”的“问题少年”,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非正常的家庭。克拉克是学生们临毕业前中途接班的,要在短短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并顺利升学,简直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天方夜谭”!然而,克拉克创造了奇迹——不,是创造了神话!创造这样的“神话”,克拉克靠的是什么“秘密武器”呢?是信任孩子的爱心。当因为理念冲突,莎美卡的母亲不理解克拉克,要求校长解雇克拉克时,莎美卡紧紧抱住克拉克流着泪说:“不要离开我,克拉克先生!”看到这里,我眼眶湿润了。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而克拉克老师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在《热血教师》中,克拉克老师身上淋漓尽致展示出的爱心、尊重、平等、民主、自由、个性、宽容、创造,还有真、善、美以及崇高与伟大,这是育花的沃土,是他们让花儿茁壮成长,热情绽放。在我们班,大部分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大多缺少的除了物质上的给予,更多地是父母的关爱。为了生计,有的孩子一个人生活在父母为他租的小屋里,学习、生活全靠自己料理。刘启蒙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最近和入学之初很不一样。先前那充满好奇的灵动的大眼睛变得迷离了、倦怠了,一天到晚恹恹的,早了解到他的生活情况,我找机会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不谈学习的好坏,只问问他的兴趣爱好,“我喜欢打篮球,小学时我还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呢!”孩子说到这,满脸喜悦。于是,我们高兴地约定,由他挑选我们班的男生组成篮球队,备战即将举行的“年级篮球友谊赛”,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说自己组织能力不行,推荐李飞任队长,看到他眼里溢出的真诚,我爽快地答应了,并要求他自己去与李飞协商。接下来,我们用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以心发现心。在母亲节一起包饺子,在元旦互送贺卡,在活动课集体做游戏……渐渐地,我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了家的主人,明确了自己的重要位置,这种自知,让孩子们找到了班级归属感。“亲其师”,和乐融融的师生情奏响了七年级的主旋律。

二、“信其道”。八年级,强化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允许孩子犯错,宽容但绝不纵容。走进孩子的心灵,用理解与信任漾起心湖的涟漪。

平等是实现尊重的前提,理解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灵。我个人认为,信任这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她是需要人与人的了解与沟通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相信每一个人,因为我用自己最真的感情去对待每一个人,我不喜欢用感情来讨价还价。我们常说,要赢得学生的信任,需要先和学生建立感情。与学生相处,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那就是永远不以学生为敌!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敌意,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浑然不觉”,以平常心待之。无论学生以怎样复杂而疑虑的眼神看我,我都以纯净目光去打量他们。“翟伟自进入八年级就变得不听话了”,作为家中的独子,家庭的希望,近来他妈妈总是泪眼婆娑的向我哭诉。我留意观察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异常,对老师有礼貌,和同学有说有笑,上课也认真听讲,要说不足的话,就是有个别科目的老师反映他作业不认真。是青春逆反期到了?我需要找他谈谈。没有犹豫,没有隐瞒,他竟痛哭流涕的向我倾诉了对母亲的极大不满:“他们老是拿我和姐姐比,说姐姐样样都好,我什么都不行,不管我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我妈甚至还不让我和张鹏玩,说他学习不好,会把我带坏……”看着泣不成声的小男子汉,我心里一阵唏嘘。此刻的我换位为一位母亲,我反思自己曾经是否也像翟伟的母亲一样……庆幸的是我没有,但我能理解做母亲的心。等他完全平静下来,我和他聊起了翟慧,我的学生,他的姐姐。那个懂事的、上进的、并时刻激励着他的姐姐的面孔清晰的浮现在我们眼前,气氛顿时舒缓了许多,我告诉他我对自己孩子的期盼,我们讨论了“换位思考”,接着触碰到此次谈话的核心------“责任”。我们谈到了班上班委们责任感强,班级的各项活动都得以有效开展,值日生责任感强,让我们每天拥有洁净的学习环境,而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男子汉,应当承担起家庭的希望,父母的期望……他默不作声,我让他再好好想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他郑重地点头答应了。我确信,他很快就会变回来的。“信其道”成了我们共同的心灵鸡汤。

善于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倾诉而教师耐心聆听(包括听学生对自己的抱怨),这本身就是有效的心灵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当然,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尽快地信任老师并倾诉内心的苦闷,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他们不一定愿意直接袒露内心世界,这时,我们应善于从学生欲言又止的神态或吞吞吐吐的只言片语中,猜测、推测出学生的真正想法。“倾听”往往被认为当作“听见”,这是一种误解。“倾听”的“倾”不仅仅包含有“真诚”的含义,还有“细心”“专注”的意思,这就绝不仅仅是用耳朵听其音,还包括用脑子辨其义。常常说要“学会倾听”,那么怎样才算“学会倾听”呢?一般来说,“学会倾听”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出于一种礼貌或者说对诉说者的尊重,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用心,细心,耐心,千万不要武断地打断孩子的诉说,这是教育者应有的起码的修养。二是要“会听”,所谓“会”就是要善于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和要点,或者一边听一边分析,通过“前言”推出“后语”,通过谈吐洞察内心。这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提供有效地帮助。在这里,倾听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赢得信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按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自然包括教师和孩子的谈心。 任何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都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而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因此,教育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中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惟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否则便是老师的失职。但是这里的“引导”,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谈心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作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每一位老班主任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谈不上任何真正的教育!用心地去了解孩子,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我们会发现一次次深入彼此心灵的闲聊,是师生间最难忘的记忆,让人感到无限幸福。这种幸福不只是老师赐予学生的,也不单是学生奉献给老师的,它是师生共同创造、平等分享的“心灵盛宴”。责任感的强化,让孩子们时刻以“自觉”的行为彰显成长的价值。

三、“成其事”。九年级,梳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化整体荣誉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随之加强,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一方面可以挖掘潜能,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和活力,个人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得以增强。我在实践中采取的班长由大组长轮换,小组长由全班同学轮换的方法在九年级特别适用。班长们相互协作,热切地关注的班级的动向,像管育情在班长执周期间,会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本周的摘要,有好人好事,也有违纪行为,但她都对此提出处理意见,看到本子上一个个娟秀的字体,想想平日里不多言语的她,我看到的是一团激情燃烧的烈焰……班级的日常管理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参与而有条不紊,我真正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荣誉感的激发,让“自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成其事”,演绎青春最华丽的乐章。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灵,走在学生情感发展的前面,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提醒他们不断克服自己心灵深处可能有的自卑与懈怠,进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取得新的进步,从“自知”到“自觉”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自治”,是用真爱与责任为主旋律的青春交响曲,是一个班主任不变的初心……

    花儿的成长离不开沃土,水和阳光,让我们将爱与执着幻化为他们成长的沃土,用理解与信任激越澄净的心湖,用智慧之光指引心灵的航向,那花儿必将一路绽放,不论花季,不论雨季......(昆明经开区丁何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党旗更耀眼
后一篇:家教四原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