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自己的心
(2023-02-26 07:18:27)分类: 随笔篇 |
昆明官渡区
为什么现在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而生病的人似乎没有减少?“三高”、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病症还有增多之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共同做了一项研究,与高寿老人聊天,发现长寿老人都非常开心,喜欢唱歌跳舞运动,没有发愁的事。得出结论——心情愉快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生病多因心智问题造成,想得多不能自控,得到多喜不自制,过度追求放纵,损耗元气;得不到,耿耿于怀,日夜不安,毁坏了身体的,抽烟、喝酒、气血不畅,情绪失调,必然酿成这样那样的疾病。现在一些疾病、疑难杂症低龄化,也有这一原因。
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中看到,要少生病,健康长寿,就要养心,养心就要使自己心术正,心境开阔,心情平静愉快,使自己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我们要从心理角度来关注和预防疾病,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说的是“使自己的欲望少是最好的养心方式”。这也是今天人们可以借鉴的防病保健方式。观察身体健康的人,大凡也都这样。欲望多,心不宁静,影响五脏六腑正常发挥作用,削弱了身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还有一段经典语言也值得我们深思借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这句话警示人们保守自己的心特别重要,让人们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心,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弄得自己心思意念杂乱恍惚,是非善恶不明。
教师、家长教育孩子更应当保守自己的心。教育孩子、孩子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生态”,人为地过分干预,以某种违反教育规律、成长规律的强制心理和强制行为教育孩子必然会适得其反,损害自己、孩子、家庭、社会的正常生态,甚至造成摧毁个人、家庭、群体的恶性事件。所以家长、教师应当警钟长鸣,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保守自己正常的教育之心。什么是“正常”的教育之心呢?就是教育人应当有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包容心、事业心。这“五心”中爱心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基础、前提,没有爱心做不好教育。耐心、责任心、包容心、这三者是教育的保证,成功教育的重要因素,缺失其中某方面就会损害教育的灵魂,基础、前提。事业心,就是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是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把教育孩子看作自己人生的事业,家庭的事业,国家社会的事业,全人类的事业。这样,我们教育孩子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立德树人的要求了。
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力求自己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自己做到忠、信、孝、悌、仁、爱、礼、仪、温、良、恭、俭、让。首先也是“正心”竭力使自己心“正”,才能言正、行正、人正,所做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持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密切关联,家长、教师教育孩子也应该与造就孩子的“美德”和“崇高精神”紧密结合。家长、教育孩子的心思理念,言行举止都与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像一个人身体中的一个细胞、一个器官、一个部分。教师、家长教育孩子这个部分做得好,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必然是益处多多。
愿每个人从保守自己的心开始,做好自己,并帮助更多人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