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生活变化
(2023-02-22 06:26:03)| 分类: 教育篇 |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生于七十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也渐渐长大成人,并成为了一名历史教师。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关注,我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变化和自己工作生活的变迁有一种深深的感慨。如今在教学中,提倡加强社会史观的教学,所谓“民生无小事”。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冯一下老师所言“社会问题应纳入史学研究的课题之中,应成为历史教学的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应改变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三位一体’的内容结构体系,构建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四位一体’的新的内容体系。” 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把自己对社会生活变迁的感受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孩子们好奇和调皮的眼光中,我总是快乐地“回忆”着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从亲手制作教具到高科技电脑课件——教学工作的变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正在上大学。第一次见到了电脑。那时的电脑是苹果机,功能单一而操作复杂,哪怕做一道简单的计算题,都得编好程序才能完成,比笔头计算还麻烦。我当时的感觉是“电脑不如人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电脑可谓是操作简单,功能齐全,使用自如。如今,家中的电脑已经“改朝换代”好几轮了。每换一次电脑,都不禁感叹科技发展更新之快!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我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由于工作条件有限,我只能自己制作教具。记得当时做了很多,有表格、地图、文物仿制品等。在课堂上,使用着最简单的教具和学生交流、学习。后来,学会使用幻灯机后,我的教学方式变了,教学内容也比以前更丰富了,可以经常把一些丰富的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几年,我们开始制作电脑课件上课了。不过,最初的课件很简单,一些文字内容加上几张图片而已。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课件越做越漂亮,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我体会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的论断。
二.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堂上,每当讲到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也许是民生问题和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原因吧。所以,我也经常把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与孩子们分享。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也唤起了许多童年的记忆。
首先是“衣”。记得我的第一套校服是一套浅灰色的列宁装,双排扣,小翻领。穿在身上,很多同学都显得矮胖矮胖的。对比现在学生们的运动装,似乎“土气”了很多。不过,当时觉得很骄傲,很高兴。还记得每当过年,我总是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因为我是家中的老大,妹妹总是捡着我的旧衣服穿。以至于后来,妹妹一度认为自己是捡来的孩子。学生们一听到这里,总是哈哈大笑,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艰苦。其实,这种现象在当时太普遍了。
再看看“食”。上课时,我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窝窝头好吃吗?”同学们都笑着说“好吃得很,还是绿色食品呢!”可是回忆起自己小时侯吃窝窝头的感受时,真是一个窝窝头两种味道呀!一提到过去我们吃包谷饭;把白糖和咸菜当成美味零食;五分钱的酸梅粉是自己的最爱时,学生们经常会调皮地大笑,难以想象当时的老师怎么会这么馋!
而“住”呢?一提到单家单院的平房,同学们都羡慕地说:“太自由了!我要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该多好呀!” 他们无法体会一家人挤在一套小房子里的感受和一间屋子即做客厅,又做卧室、书房的拥挤。如今的高楼大厦和宽敞的现代居室,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进步已是今非昔比了。
提到“行”,更是让学生们不可思议。因为我讲述了小时侯回东北老家的经历时,同学们都没有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颠簸和辗转,还以为象现在一样,火车、飞机直达,或者自己直接开车回家呢!
三.由封闭走向开放——思想观念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有人问我“妞妞,将来出国吗?”我当时根本没有想过要出国,因为要离开妈妈,就不愿意了。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家乡宝”。不过,跟随时代进步的脚步,我很希望女儿将来能出国深造,出去走走看看,吸纳异国文化,开阔眼界,培养一种开放、包容、豁达的意识。
而在教学观念上的变化,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精髓。记得上小学时,特别怕一位女老师,因为她曾经把一个同学的鼻子打出血了,而学生们根本不敢有任何不满和抱怨。现在,学校里已经极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了。爱护学生,维护孩子的尊严,已经深深植入教师的思想意识里了。从过去单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到今天的“三生”教育,让孩子们更深刻、更真实地了解世界,获取生活的技能和经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让我们老师真实地了解自己,善待他人,获得与人交流的积极心态和能力。不过,要做到与学生更好地交流,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和教育技能与水平。
总之,课堂上一提到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学生们都感觉到陌生和好奇,觉得老师象在说童话。而我自己则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民社会生活的巨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和中学历史教师,我用自己的经历幸福地体会着这巨变带来的温馨,并且不断和学生们交流这种感受心得,希望他们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努力进取,不断创新,为将来中国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同学们很喜欢和我交流今昔生活的片断,总是问我很多的问题。我也会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归纳思考,了解当今祖国发展、繁荣的历程和变化的原因,将历史和现实生动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感性认识的同时,理性思考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史实感悟抽象的理论,在教学案例和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自然而然地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等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广阔天地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理想的教育和塑造,让历史教育走出单纯灌输知识的误区,达到育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目的。(昆明官渡区张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