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花一样绽放
(2023-02-21 20:15:40)分类: 教师篇 |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才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将汉字认得清、记得牢,并能正确运用呢?
一、在生活中识字
1、利用生活环境识字。
在家庭生活环境中识字是极为方便的,例如看电视、动画片的片名,节目栏名,字幕等都是识字资源,老师要启发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认识。其次,社会环境也有广泛的识字空间,要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如:广告牌、门牌、公交站台、字幅、商场标签等。二年级上册教材就安排有“买文具”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购物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标签,他们兴致高涨。第三,平时捕捉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强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从而相互认识同学的名字。第四,鼓励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读杂志,读报纸,给家里的物品贴上标签……,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识用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而且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
2、演情境,促进学生内化。
低年纪的学生好动、好表现,喜欢表演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把他们带入情景,激发其学习动机,又在角色表演中,不断促进内化。如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扮演词串中的角色,表演“穿衣”、“下床”、“刷牙”、“洗脸”……,并相机出示有关字词认读。让孩子在乐中学,学中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了感知和记忆,使识字教学变得容易多了。
二、
1、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中识字。如“午”字,可编成这样的字谜:“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又如教“也”字,可编成:“有水可种荷花,有土能种庄稼,有人非你非我,有马走遍天下。”
2、歌诀识字。
学生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如“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
3、寻根溯源识字。
寻根溯源,即追寻字义形成的渊源,搞清字形的来历,以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如“篮球”的“篮”字,为什么是“篮”而不是“蓝”呢?篮球虽然不是蓝色的,可也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用“竹”字头?原来,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并无篮板和篮圈,而是在树上挂着一只竹篮,把球往竹篮里投。就这样,随着篮球运动传入我国,“篮球”一词也进入了汉语,沿用至今。学生了解了这一历史后,就不至于把“篮球”写成“蓝球。”
4、现象分析识字。
根据儿童知觉不精确和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特点,加上适当的想象成分,对字形作通俗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球”右上角的一点学生很容易漏写,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形象的说“这一点,就好象你们踢小球时,球从空中落下来,掉到这里了。”这样一讲,学生写“球”时,就会联想到踢球,“球”字右上角的一点就不会漏写了。
5、加一加识字。
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加笔画或加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白、目、由、旦、田、电、旧……”可以用给“日”字加一笔的方法识记;再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认识了基本字“也”后,再来学“驰、地、他、池”,可以用也字加一加的方法,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这些字。
6、减一减识字。
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减笔画或减部首的方法识记汉字,如“牛”字减一减可以成“午”字,“公”减一捺可以成“么”字,“禾”字减一撇可以成“木”字,“塘”字减掉提土旁就成了“唐”字,“破”字减掉石字旁就成了“皮”字,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以用此法。
7、拼一拼识字。
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合在一起的方法识记汉字。如在教学“意思”的“思”字时,可引导学生把“思”字拆一拆,拆成“田”字和“心”字,再让他们拼一拼,学生自然会想到“田”和“心”组合成“思”字了。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识记“明、众、双、星……”。这样,学生能很快发现构字规律,对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大有好处。
8、换一换识字。
在熟字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将一个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换成另一新的部分的方法。如教学“祖”字时,让他们想想如何记住这个字。学生有的说,将“姐”字的“女”旁换成“示”旁就是“祖”;有的说,将“组”的“纟”旁换成“示”旁就是“祖”;有的说,将“粗”的“米”旁换成“示”旁就是“祖”……。如此,不仅唤起了旧知,帮助掌握新知,还巩固了旧知。
9、编故事识字。
把生字编成一个小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会儿,这个字就是“休”,又如一条狗出门,汪汪汪汪叫了四声,便是“器”。
10、编顺口溜识字。
在教学生字时,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来编口诀,巧记生字。如“渴、喝”的用法和写法容易混淆,为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编出了“口渴想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以此分辨记忆这两个字。
三、
1、识写结合,巩固识字。
(1)在“描仿”中感受美。
充分发挥习字册的作用,学生观察字形后,老师要进行范写并辅以生动简要的讲解,给学生以最直观、最形象、最切实的指导,然后在让学生描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要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写一遍就巩固一遍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基本写法。“描仿”实现了学生从领会美到实践美的飞跃,减小了写字教学的坡度,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坚持不懈的练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坚持每天10分钟练字,天长日久,学生就能把字写的匀称、美观、正确了。
四、
要求会认的生字,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孤立的读、记,既让学生感到乏味,又难以长久记忆。有研究表明,有意义的识记要比无意义的识记效果要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生字组词或说句子,让学生到具体的词境语境中理解记忆生字。不过,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所组的词和句子不一定正确,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判断,正确引导;对于一些字,学生说不出词句,教师可用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能用所学的字组成什么词;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出词句,老师可以示范组词说句子,老师需注意的是所组的词、说的句子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字再现时,老师就可以出示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通过“摘苹果”、“找朋友”等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总之,让学生增强识字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那种方法,都应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使其“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要把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理念贯彻其中,使识字教学成为小学生掌握知识、增进能力、接受文化熏陶、强化文化认同、丰富文化积淀的多彩环节,从而不断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昆明官渡区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