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文眼读品味
(2023-02-12 06:48:02)分类: 教师篇 |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本身内容的发掘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大大强化了“人文性的感悟”,却弱化了“品味语文本色”。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作品,它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在字词运用和语言表达上都具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学中的教师要努力抓住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表达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悉心品味,从标点、词语、句子中去品味语言,通过反复咀嚼,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运用技巧的启迪。
首先,在这里我所提到的文眼就是文章中的闪光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画龙点睛之笔”,那它既然是“点睛之笔”也自然就是作者在写作时花重笔写下的为了表达情感而用到的。那么这些闪光点肯定就是品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以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以及文中的独特部分。然后以点带面,用关键点带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一种以文字为基点的对文章理解的方法就等于在庞大的文字系统中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一方面降低了理解文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很容易激起学生品读文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师品读教学的难度。
其次,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提到过品读就是阅读的个性化感悟,那么品读就应该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读文章,书读多了,学生自然能从文字间感悟出作者的情感,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带着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文章,不仅做到教学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感悟。这样一来品读就不是学生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了。教给学生品读方法,就算以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将文章的品读做得很好,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