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馆变迁
(2023-02-10 08:57:38)分类: 学生篇 |
我的家里开着一家小面馆,一家有历史的小面馆。
在三十多年前,这家小面馆还只是一辆几乎用尽家里积蓄买的人力三轮车。里面载着一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一口铁锅和煤油灯昏黄的光亮中擀好并用纱布细心包裹的面。在外婆的回忆中,面摊店开张在一所小学门口前,营业时间为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半,定价也很低,依稀记得是3毛钱一碗,本以为会薄利多销,可现实却和她想的完全不同。“那时候愁呀。”这是外婆提起过往说得最多的一句。这几年,她不敢生病也不敢休息,有时候遇到下大雨,没办法摆摊,这下不用愁生意不好了,看着窗外的大雨愁天气,明天或者后天如果雨不停,那么买面的钱怎么办?买三轮车欠的钱怎么办?对呀,自己家也是艰难度日,大家都穷,能早起在家煮,哪怕休息时间少一些,谁愿意花这个钱呢?
“唉呀,哪有那么夸张。”妈妈总是喜欢打断外婆的伤感回忆。在妈妈的口中,我听到的是一个热闹而和谐的小面馆。
原来,在我妈妈小学毕业的时候,面馆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了。后来钱攒够了,家里干脆在学校门口租了一间面积很小的店面。上学的孩子、急着上班的家长、附近居住的叔叔阿姨都喜欢在经过的时候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那一锅沸腾的面汤,把空气都熏得热腾腾的,而面汤中弥漫开来的香味,从早到晚都不曾散去。
“那是因为后来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以前哪有那么人愿意花钱享受,都是想着怎么省钱先把日子过下去。”外婆不服气的反驳。 “现在国家强大起来了,生活嘛,总是会越过越好的。不是都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嘛。”妈妈说完朝我眨了眨眼睛,脸上挂满了笑容,外婆也被逗笑了。
现在,这个小面馆又换了新的模样。我们这次在商业街买了一间更为宽敞的铺面,经过简单的装修,终于赶在16年的国庆节开业了。那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彻底被遗忘在杂物房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天然气灶台。破旧的小木板凳也换成了崭新的实木的餐椅。从那辆小三轮车到学校门口的矮小商铺,再发展到如今商业街的大店面,面馆的一切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着,唯一不变的只有那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客人们身上洋溢着的新时代的气息。
时间见证了我们家这个小面馆的变迁,历史见证了这个不朽国家的风雨发展。五千年的蕴含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四十年的发展和创新。中华,正迈着自信的步伐向世界走来。而我呢?这个无需经历创业艰难的我,这个无需承受战争硝烟的我,这个无需应对国土沦丧的我们呢?我们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身负重任,任重而道远。我想我家的这个小面馆未来还会换更大的房子,因为有我。中国未来还会持续高速发展,因为有我们。这就我们爱中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