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圆锥体积时, 为什么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时,总要强调等底等高?同学们老是有类似的疑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课始,教师提出——
师:你们是凭什么来判断手中圆锥的大和小的?
生1:我们组是直接看的。
生2:我们组是通过比高矮得出的。
生3:我们组不仅比它们的高,还比它们的底面,是通过这两者得出来的。
师:你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些数学量有关?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我们认为它的体积与高和底面积有关。
生2:我们认为它的体积与高和底面半径有关。
……
教师在此处及时进行了引导——
师:我们刚学过的圆柱体积就与底面积和高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否也有关系呢?
生(众):可能有关系。
师: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下面我们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教师为各组准备的空圆锥和空圆柱,有的是等底等高的,有的不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后——
师:从倒沙的次数看,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四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
生3:我们也是三次装满的,我们认为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生4:我们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不到三次就将空圆柱装满了。
……
结论的不确定,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要求交换实验工具进行实验,教师理所当然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几分钟后,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服不了谁。而这也正是即将水到渠成之时,教师及时发问——
师:你们把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进行比较,觉得哪个结论最恰当?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呢?
学生迟疑片刻后,大多数都回答是三分之一。教师马上又问——
师: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齐):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它们的体积有这种关系.
我们看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观察、比较,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提升了思维的价值,发展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总之,在动手操作活动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培养他们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到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云南红河州旧市杜建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