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之夜

(2023-01-18 07:15:44)
分类: 教师篇

一条能有如此厚重历史文化的有形古道当属茶马古道。

思茅的城边一角,普洱贡茶从这里起端,这条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一千多年沧桑岁月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古道,一路向北,积淀了厚重的茶文化和马帮文化,为人类铸就了一部可以触摸的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神农尝百草是否真的尝到普洱茶,司马迁也没有找到原地,倒是陆羽说了真话,云南和藏族地区的马帮实践了茶的精神。

于是一个以茶文化和马帮文化为背景的小城——茶马古城风景一般在这里拔地而起并引得人流如潮,好评连连。

茶马古城的灯光。夜幕降临,茶马古城渐渐热闹起来,大地被夜色笼罩在广袤的苍穹下,小城已是灯火辉煌,那高高低低远远近近错落有致的彩光向四面八方漫射开来,把古城的夜照得晶莹透亮;亭台楼阁延伸到边的亮点把一座座楼宇突显的线条分明得气宇宣昂,那楼那阁那亭的本来面目被照得原形毕露;山墙照壁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就像一群灵动的生命体在舞蹈;小桥流水和穿行在城中的石板路串起了一排排彩色的夜空,把小城激活了。灯光勾画出的古楼轮廓、飞檐峭壁,头顶悬挂的灯笼和地下长出的灯光向前方延伸,青石板在脚下发散出的气韵经过流水的打理后把整个古城都沉浸在温馨的天幕之中,手挽着手或是头紧挨着,耳朵咬着耳朵交流着秘而不宣的话语,灯光下的背影是多么闲暇。夜色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使这座小城显得更加古色古香,让宁静和谐的边地更显繁荣有序。

茶马古城的小吃。茶马古城是现如今思茅人的好去处,下晚班后或是休息日举家向这里汇聚,那人流,那车流,向着茶马古城这个亮丽的风景线里流淌,这便是思茅人的生活之一。一家子或是几个喜欢品尝各种小吃的同道中人,从各自居住地向着这里奔来,找一张服务部门早已摆好的桌子,从四周摊位里东一碗,西一盘,张家一袋,王家一兜,李家一包地汇聚拢自己喜欢的多种小食品,围在一起品着这些小食品在自己舌尖上的味道,谈论着来自抖音、微信或自己特殊渠道的家长里短和各种有趣没趣的新闻,聊着各自的心事或是分享天下人都应该晓得的猪牛马事。一桌一桌,一堆一堆的人群,有的端坐,眼睛却在四周扫描,样子倒像正仁君子;有的歪着头或弯着腰,自由自在,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有的高高地翘着腿,眼睛向上,旁若无人的高傲;有的嘴里品着食品,手里拿着手机,眼睛离不开屏幕,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有的人吃完后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垃圾放到了垃圾箱里;有的桌子上杯盘狼藉,地上满是废物。人有差异,各有不同,不足为怪。关键是这里汇聚了你能想到的食品种类,品类繁多,色香味俱全,可满足各路人的口味。

茶马古城的小商品。古城里的小商品种类繁多,适合摆地摊这个词,小商品店名也稀奇古怪,各有千秋,像“这伙人,89度”这个店名算是神幻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用到小饰品,比如花瓶、仿真花、冰晶画、手绘瓷器、耳环、挂坠、钥匙扣、手环、项链、指甲剪等都很受人们的喜欢,这些价格不高的小饰品品种多样。那些第一感觉非常吸引小孩子的新奇特有创意的产品也是这里有市场潜力的地摊货。很多人都喜欢装饰自己的手机,比如买个手机挂件,手机壳、手机膜等,来这里寻找你就来对地方了。现在的小孩都很幸福,需要的东西家长都会努力去实现,他们最喜欢的各种玩具在这里尽可找到。这里的小商品都比较经济适用,比如削土豆皮小工具、橡皮筋、双面胶、衣架夹子、针线工具都是不错的地摊货。当然茶叶肯定是这里的大件物品,选购茶叶之前你可以先坐在茶店里品一品每一款茶叶的色香味,不买也无所谓,下一次有需要你再来。

茶马古城的歌舞。这里是歌舞的世界,只要你能放下心来,平心静气地观察世界,你会在这里找到能让你听歌赏舞的地方。在由小城进入观光缆车和游乐区的城墙下脚下,有一个人造的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上和附近的一个大鼓平面上,随音乐翩翩起舞的美女的舞姿会把你带入音乐歌舞的盛世中。广场舞池面积不大,中间的平台上燃烧的熊熊烈火,那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围着篝火,在音乐的引领下,人们手拉着手,舞动着身板扭动出自己的舞姿。“三跺脚”那“跳起黄灰做得药”的豪放会把你忘情地丢在这里,《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甜美欢快会把你的灵魂洗净。饮食广场里你可以边品尝美食,边高谈阔论或边窃窃私语,边听电子大屏播放的音乐或是乐队的现场演出或是歌手如徐子崴等人的现场直播或是观看放映的红色电影。

茶马古城是马蹄声踏出的喧嚣,因为有马、有茶、有人便穿越时空般诞生了一座城。古道向北、向西像一条线穿着文化的符号久远地在这方热土直生长,把山脉和河流、雪山和草原、峡谷和森林、寺庙和城市连成一体,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一起,见证社会文明。

茶马古道的千秋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远行者的精神超越,茶马古城留存了历史的再现,让我们记住那个古远的时代和那些需要留住的历史。(云南普洱市李群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健康教育示范
后一篇:春早山下野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