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学困生
(2023-01-16 05:28:15)分类: 教师篇 |
一、指导思想
分析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类型,找出致使学困生难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寻找对策,对症下药,设计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困生真正融于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极性,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困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逃避为承担,变单干为合作,不再无所事事,不再成为旁观者。
二、实践策略
1、建立合作小组
(1)全面分析班级学生情况,重点是摸清学困生底子,明确学困生致困的因素,根据不同因素,将学困生分成小组,然后把学困生划入班级学习小组,由班级学习小组的学优生结对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在班级学习小组的活动中和结对学优生的带动引导下获得进步。
(2)根据所调查的情况,主要按照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以及合作观念的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学优生、发展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
(3)建立学困生档案,将学困生按合作观念表现的类型划分成四个小组充当看客型、好大喜功型、“自扫门前雪”型、团结协作型 。
(4)混合编组
划分班级学习小组,全班根据人数多少可分成8一10个小组,每组人数约为6人;每组确定1名学优生为组长,组员分别由发展生3名,学困生1一2名组成。这种班级学习小组主要依据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来编排,并特别注意不能把相同合作表现类型的学优生、发展生和学困生编在同一个组内,力求学习表现、合作表现达到互补,即基本做到: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提高,学习习惯自觉主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5) 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优生(或突出的发展生)与学困生结成固定对子,明确结对目标和要求,实行学困生的结对帮扶。
2、个人尽责
团体的进步,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成员的表现,关键在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班级学习小组和结对帮扶,只在外部为后进生提供了促其发展的途径,归根结底还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自身要努力做些什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么做,不能只对他们泛泛要求,而是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履行以下职责:
(2) 懂得父母亲和老师的期望。
(3) 确定了自己一学期来将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学习表现目标: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习成绩目标:班级名次多少,争取上升多少名次。 合作表现目标:是否克服了不良表现,学会团结协作。
(4 )知道怎样遵规守纪,懂得以良好的表现保证自己正常学习,不出现违反校纪班规的行为。
(5) 学会整理书本文具;会预习;会随教师思路听课,能大胆举手回答自己会的问题,能在小组中开展讨论交流;会记录和整理笔记;会自觉完成作业和课后练习,能主动复习前一天或上一周的学习内容。
(6) 做到考试不怯场,不作弊;能按先简后难的步骤完成检测题,争取会做的题目都能得分;考试成绩揭晓后,心里有荣辱感、压力感、紧迫感,坚持不泄气,不放弃。
(7) 班级生活中,与同学交往心理不自卑,能和全体同学自由交谈,能按要求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如打扫卫生、文体活动、团体游戏等,不当看客,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8) 在学习小组活动中,能虚心听取帮扶者和组内人员的意见,能愿意并敢于将自己的观点、笔记、练习、作业向他们交流;对自己的不足能自觉认识并改正,能说出自己的困难,寻求他人的帮助,不懂的问题能向同组帮教人或其他同学请教、商讨。
(9) 有竞争意识,自信并实现在同等条件下,自己能做出比别人更大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10) 能为小组成员的成绩和进步而欣喜,能为自己在班集体中有贡献而高兴,并产生更大的决心和动力。(昆明官渡区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