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勤片段事
(2022-12-20 15:13:46)分类: 演讲篇 |
昆明官渡区
2007年,云南演讲学会得到昆明财兴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冠名赞助,昆明教育电视台等单位支持,决定承办“财兴盛杯·首届中华56个民族青少年演讲大赛”,以发展壮大云南乃至全国各民族的演讲队伍,凝聚民族团结统一建强国的正能量。时任大赛组委会副会长的李志勤承担操办此事的主要责任。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任务,也是特别的挑战和机遇,展示了李志勤教授人如其名,“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特质,体现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置身哪里,就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践行初心使命的“志向”与“勤奋”。她深知全国民族最多省份——云南组织56个民族大团结演讲盛会意义重大,她牢记:56个民族一个不能少的关键词;她以此事为己任,日夜操劳,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她名字中“志向”与“勤奋”的深邃内涵和人格力量,彰显出党和军队造就她,凝聚而成的“党魂”“军魂”。
落实56个民族大团结演讲,事务繁杂,具体问题很多。大家知道,民间学会兴办事务,往往是一个“光杆司令”独当一面;在军队可以随时命令部下的李志勤只能自己发出命令,自己默默落实。在大赛筹备期间,任何一件小事,繁杂之事,都得亲自办理,她绷紧每一根神经,开足自己的马力,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也快乐着。
她凭着自己多年坚持“志向”与“勤奋”的作为,形成的魅力和人脉,与许多领导联系交流,协调许多部门单位,竭尽全力地实现56个民族都有代表参赛,确保云南倡导展现的民族大团结比赛盛会成功举办。那时,没有现在完备的通讯条件,不可能动动手机就做成事情,要与各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些部门单位联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独自摸索,要做成此事,找到各省、市、区一个个单位的地址,打印一份份邀请函,装定好数百个信封,一次次送到邮局,发至全国每一个民族区县的教育、宣传、民委、团委等相关部门和重点民族学校;亲自找到省内外一些人数少的民族所在地,与他们交流商谈;只身赶赴到多所民族学校,反复游说、动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找到了全国54个民族的演讲代表。还缺着门巴族和珞巴族2个民族的代表,有人关心劝她: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她不甘心,一定要找到,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珞巴族演讲代表。还缺最后一个民族的代表,她到处打听探访,得知门巴族人是独有的土著人,在西藏门隅的墨脱居住,是人数极少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那时,墨脱还没有通公路,更没有车辆,只能爬山走路进去……时间太紧,李志勤去不了,她想了许多办法,托人在一些藏族学校寻找,终于在东北藏族学校找到门巴族的演讲代表。终于集聚了56个民族, 35支代表队,307位演讲代表参赛展示。为提高此次民族大团结演讲的社会影响力,她又与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联系,邀请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丹增、国家教育部民教司司长阿布都、副司长次仁多布杰、省人大江巴吉才主任、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等12位领导亲临赛场、观赏讲话激励,使演讲大赛充满强大的民族团结正能量。
整整3个月时间,李志勤教授忙完了自己负责的全国第一次56个民族大型演讲比赛的筹备任务。使此次大赛开创了历史上参赛民族最多,参赛省份最多,参赛代表队最多,参赛选手最多,参加观摩亲友最多,彰显演讲影响力最广的盛况,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演讲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为了办好这次演讲比赛,李志勤吃苦耐劳,多次夜卧冰冷的办公室,快餐成为家常便饭,身体开始吃不消了,原本被称为“国防身体”的她,劳累过度,晕倒在比赛现场,生平第一次“享受”了120急救车,3个多小时抢救,她醒来了,拔了吊针,又跑到会场。看到大赛圆满成功,她欣喜地笑了。她又连续作战,加班加点,撰写了4千多字的大赛综述,完成了4万多字的《云南演讲》小报,编辑了38万多字的《首届中华56个民族青少年演讲大赛演讲稿汇编》。接着又将这些材料寄给各地的演讲者,使他们留下永久美好的纪念。
朋友们,这段故事难道还不能见证一位党员、一位干部、一位军人,用“志向”与“勤奋”展示共产党人坚持初心使命,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吗?
愿我们都来继承发扬她的精神品格,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发力,谱写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