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整合利用
(2022-10-22 21:09:08)分类: 教师篇 |
所谓“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视频、图片、文字等与本课教学相关的知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整理等,帮助学生宏观和形象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辅助小学科学教学达到一定的目标,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欲望。
1科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作用
1.1能化抽象科学概念为具体
形象思维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常常遇到抽象的科学概念,如“雨的形成”、“温度”、“磁力”、“血液循环”等,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教师用语言解释或描述常常适得其反,把自己和学生也绕在迷雾中。利用信息技术和本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实现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如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但是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和小冰晶后,相互碰撞、合并,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如果低空的温度大于0摄氏度时,就形成了雨。这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即使教师运用语言清晰描述,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但是如果把过程制作成视频动画播放,把雨的形成过程形象化,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印象深刻,教师轻轻松松解决问题,学快快乐乐学习。
1.2提供多和全方位的学习交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应当有学习科学的机会,并进行科学探究,从小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就意味着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打造一个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之余进行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敢说、敢问、敢交流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学习。学校的“校园科学网”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之后,把课后探究的过程或相应“成果”展示在“校园科学网”中,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方便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如在《观察植物》这一课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植物拍成照片,并利用PS软件或其它编辑图片软件把观察到的植物的特色描绘出来,最后上传到“校园科学网”中,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杰作”,并不记名进行点赞,鼓励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善于观察的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1.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过:“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整合时,应考虑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如可利用信息技术把探究的内容做成PPT或用电脑进行编辑手抄报,它整合了科学、语文和美术。在一些课内知识需要进一步延伸或个别学生想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内容做成微课或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
2科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课堂运用方式
2.1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科学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科学教学内容丰富、图片多。可借助多媒体制作动画片,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向学生充分展示科学的美,大大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2.1.1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有机整合,让实验教学跃上一个新的平台。丰富实验教学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解决实验教学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可以优化实验观察,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解决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抽象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科学地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身临其境地体验实验与发现过程,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2.1.2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找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切入点,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时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以信息技术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引导学生学好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有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有的实验学生也根本无法看见和亲自操作。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顺利突破思维难点,探究过程变得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顺利走出困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
2.2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科学调查,把科学课堂变成探究知识的乐园,拓展学生科学活动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活动,把学习过程变成活动过程,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咀嚼”“品尝”做“科学调查”。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创设更大范围、更多人参与的交互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和环境。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从任务着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引领学生不断地、逐步深入地形成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昆明经开区黎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