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
(2022-10-20 21:51:57)分类: 教师篇 |
关于如何转变后进生的话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老师关注而又很难有成效的问题,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老师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后进生如若被老师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后进生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每个后进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被爱,被保护,他们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也都是有自尊心的,老师当众批评后进生容易使后进生自尊心受到损伤,老师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后进生,有可能使后进生产生敌对心理。
工作之初,由于工作经验尚浅,不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懂得从后进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每次进教室,只要学生不安静,马上劈头一顿责骂,对于特别调皮的后进生更是不留任何情面。批评完后,虽然表面上服服帖帖,其实后来我明白,那只是一时的平静,他们心里一直不服气,心结并未打开。也因此,不久以后老毛病又犯了。这样的批评,显而易见是失败的。
批评后进生尊重后进生,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后进生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后进生的立场尊重后进生,会有益于后进生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后进生,在人际关系上,既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所以他们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因此,老师们不要当众批评后进生,后进生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这是由后进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不了解原因当众批评后进生,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使后进生产生逆反抵触情绪,导致对后进生的教育很难继续下去。老师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是为了抑制后进生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学习态度。其实,老师要做到正确的批评,除了要注意时间场合之外,还真有些小窍门,因为批评不仅应该有益于学校教育,也应该是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批评要合理,突出重点。
“淘气后进生”总是会给教师、家长都带来了很多麻烦。在一般的家长和老师眼里,只看到这些后进生的负面的影响。加上现在的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后进生身上,希望自己的后进生从小就是出类拔萃的,容不得后进生整天贪玩、淘气。所以对老师也造成一定的压力,后进生的正常贪玩也成了老师眼中的淘气。但是,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老师的批评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然而,有些老师批评后进生却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算旧账,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两年前后进生的过失都放在一块儿算。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后进生不知道挨批评的重点是什么,也不清楚老师让他改正什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容易使后进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贻误终身。
我现在面临的初二后进生,由于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学校,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得每天完成家庭作业,也不懂得起码的文明礼仪。教育起来着实让人头疼。就因为这个先入为主的原因,每次后进生犯了错误,不管错误大小与否,先打五十大板。又由于错误的频繁出现,大板就频繁的打。一年过去了,后进生也皮了。现在造成的结果:班主任面前,他们噤若寒蝉;一些任课老师面前,一盘散沙。整个班级的管理出现瓶颈。
因此,老师对后进生进行批评首先要把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后进生产生拒绝心理。老师在批评后进生时,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把一说成二。生活中,有些老师之所以批评后进生遭到抑制,甚至让后进生产生不满,就是因为老师批评的理由不充分,没有突出重心,使后进生产生反感。
二、批评要与教育结合起来。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后进生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向后进生讲清楚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后进生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使后进生感到老师、老师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前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几个男生,中午邀约一起抽烟聊天,,甚至结识了一些校外青年,形成很不好的影响。特别其中一个男生在班上并不属于调皮的后进生。我抽空对这几个男生谈了很多我的看法,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让他们明白中午抽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既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抽烟更不应该是青少年该做的事情,还有就是伙同不良少年一起玩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听了之后,认真思考,觉得老师教育很正确,在周记里向我保证一定改正错误。一个月过去了,这几个男生的确有了改变。通过这件事,我明白我们老师需要培养的是求异思维,而不是单纯的批评。
三、批评后进生也要给后进生申诉的机会。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老师也应允许后进生作出解释。因为如果后进生表面上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然而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老师也要让后进生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后进生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成功的学校教育来自于老师对后进生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后进生而不是揭后进生的短。因此,当后进生的行为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老师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随意指责后进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引导。
批评后进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每个做老师的,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去探讨这门艺术,以便让我们对后进生的批评能有的放矢,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昆明经开区何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