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与对策

(2022-10-16 06:53:03)
分类: 教师篇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将成为一切教师职业从事者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很重,培训起来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一、新课程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宏观理论

新课程方案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教学过程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是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培训教师的专家学者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必须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培训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参训教师才能全面理解新课程。有调查显示:只有9%的教师对实施新课程很热情,较热情的占34%,表示冷淡的竟达49%,8%的教师表示反对。这种调查虽不太准确,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

2、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还很欠缺

现在的科学教材内容重能力,重方法,在知识的提示上不明显,教师感觉无从下手,说明教师对现在这种形式的教材还不适应,还没有灵活掌握;再者,部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足以支持科学的教学,在教材中又找不到合适的知识点,所以感觉很茫然。

教师还缺乏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虽然41.9%的参训教师都参加过教材培训,但教师并没有真正从教材编写者角度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并没有真正全面认识教材,所以感觉教材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不好把握。

目前使用的部分科学教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适合实际教学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把握教材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

3、教师尚不能合理利用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具体环节上操作不当或操作有困难。

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活动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易把握,操作上存在困难,分析原因,和教师自身这方面的素质有一定联系。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没有上升到理论认识水平,只是对理论有泛泛的了解,没有形成体系,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加强学习。二是实际教学受许多外界因素影响,评价制度没有相应的改革,教师很难摆脱应试的影响,新课程的理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如,资源不足,因为资金、重视程度等原因,多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水平。

3、教师语文素养不高,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科本质

语文教师的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这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所以很难有效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本质。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本质没有深刻理解,或者不懂得语文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就不能真正上出语文味,上好语文课。

二、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对策1、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宏观理论,参训者内驱力不强,培训认识不足的老师,一是建立“选优淘劣”机制,营造“鲶鱼效应”。这一效应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教育用人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渔夫)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有志于教育教学的人士(鲶鱼)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对平时不学习,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师(沙丁鱼)进行淘汰。建立这种机制可谓一举三得:()管理者引入鲶鱼型人才,可以改变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2)鲶鱼型人才得以实现自身价值;(3)增加了沙丁鱼型教师的忧患意识。二是进行思想的洗涤。在建立“选优淘劣”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政策文件解读,让教师们在感性和理性上对培训都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对策2、针对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欠缺,师训密集,教师负担重,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训做精做实做活:一是精选培训对象;二是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三是采用多元的培训方式。培训中可以加些教师感兴趣并能主动实践的内容,比如:让教师知道语文课也可以上得那样的精彩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教师知道上语文课还可以挖掘身边的资源,自制教具等。

对策3、制定严格的教师培训及评价制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吸取过程,训后,在培训教师或机构与参训教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可以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时间上应该延长,从单一集中培训到集中培训和平时研训,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培训对象的选择向农村教师倾斜,加强农村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培训内容应该更加贴近教师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师创新性探究方面的训练,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发展,以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培训动力,并加强其培训的需求意识,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问题与对策
后一篇:探索过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