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中引导
(2022-10-10 07:39:39)分类: 教师篇 |
一、 学会思考是提出质疑的前提
(一) 让孩子学会思考
1.游戏使孩子乐于思考
让孩子在游戏中自主思考。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思考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家研究指出,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时,成功的机率是其他的3-5倍。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时,一个个思考不断涌现出来。“拍皮球时,皮球为什么球会弹起来?”“爬树时,为什么自己不会轻易滑下去?”“采花时,为什么花朵颜色各异?”……让孩子在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游戏,培养孩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家长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思考。孩子还处于最稚嫩的孩童时期,人生阅历、社会经验远远不及成人,视野也没有父母开阔,这时候父母就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了。当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时,他们必然不会想到自己为什么不会离开地面飞起来,你当然不用向他们灌输万有引力的思想,只要让他们知道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发挥着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其他就留给他们尽情想象与思考了。
2.阅读使孩子善于思考
培养多读书的好习惯。每一篇文字都是一种思想,每一个思想都不相同。当孩子在阅读自己的文章或句子时,他们在回味自己的思考,当孩子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他们是在体会别人的思考。读的书越多,体会的思想越多,思维也就更加开阔,使孩子更容易产生思考。
培养阅读的广泛性。中国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培养孩子想象力,忽视了还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也是一种发散性的思考。很多父母反对孩子看科幻小说,认为科幻文章无聊荒诞,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爱看科幻小说的孩子想象力远远强于其他孩子,在思考问题是方法与角度也更多更全面。培养孩子阅读的广泛性,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 使思考变得有意义
1.家长的耐心使孩子的思考变得有意义
家长会的耐心回答。思考有没有意义,取决于孩子是否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只会思考,却又没有刨根究底的精神,那么思考也是徒劳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刚好是父母会的,我们就应该耐心的把这些东西交给孩子,这样不仅使他们有所收获,也不会磨损他们的兴趣,则使思考变得更有意义。
家长不会的适当引导。世界上的问题千千万万,直到现在也有很多问题是科学家们所不能解释的。家长可以尽自己所能将孩子引导向正确的思考方向,接下来放手让他们延伸思维,说不定一个偶然,你的孩子就成为了未来的科学家,解释了一些人们还未知的事物呢。
2 成就感使孩子的思考变得有意义
成就感是对孩子思考的一种肯定。每个人都是需要得到来自别人或社会的肯定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人的价值所在。在获得肯定时,孩子就会收获成就感。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获得别人与社会的肯定的同时,思考也变得更加有趣。
成就感是孩子不断向前的动力。当一个人获得肯定时,被社会需要的成就感激发出他的热情,他就会更加有所作为。谁都不愿让相信自己的人失望,孩子也不例外,为了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他们总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最终登上成功的巅峰。
二、 在质疑的同时继续思考
(一)让孩子敢于提出质疑
1.信心是提出质疑的必要准备。
自信的魅力。无论相貌如何,一个人浑身上下所洋溢着的自信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一个自信的眼神,一个自信的微笑,以及一个自信的动作,都在传递着自己立场的坚定,都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助跑器。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好的家长,最基本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每一次鼓励与肯定,都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充实;让孩子多出去与人沟通,多参加社会实践,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世界上最难以拥有的珍贵品质——自信。
2.自己的想法是最珍贵的礼物
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矛盾具有普遍性,绝对的正确与绝对的错误是不存在的。理论知识并不完全等价于权威,自己的想法并不完全等价于真理的对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现有的理论知识而放弃,否则,可能就与成功失之交臂。
让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论知识也无法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独自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向别人寻求帮助是快速摆脱泥潭的最佳途径,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思维方式与自己不同,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节省了更多时间。
(二)让孩子在提出质疑的时候接受质疑
1.接受质疑时反省思考
面对错误的质疑时,灵巧反驳。只要能够提出质疑的,就是值得肯定的。无论结论正确与否,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全面否定。此时应教育孩子不能得意扬扬,在维护别人自尊时灵巧反驳,既保持了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也收获了一份友谊。
面对正确的质疑时总结反思。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教育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与失败,千万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是在错误中思考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在错误中获得提升。
2.在质疑中提升
教会孩子在现提出的质疑层面上提出新质疑。事物之间都存在有不同的联系,一个新事物的发现,顺藤摸瓜,必然会发现更多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真理的发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现有质疑层面上不断提出疑问,才会越来越接近真理。
让孩子在不同人提出的质疑中收获思维。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质疑被提出,就是因为每个人思维的不同。虽然质疑有对有错,但思维方式总是值得借鉴的。收获更多的思维方式,使孩子的思维获得提升。(昆明官渡区蔡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