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上的阅读

(2022-09-28 17:30:06)
分类: 教师篇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但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随着数学的社会化,仅仅具有语文阅读能力的人已明显显露出不足——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2]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何为数学阅读能力呢?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3]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愉悦感和成功感)有紧密的联系。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 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2. 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 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二、把握课堂教学,渗透数学阅读观念

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会觉得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指导阅读时,要把握好方法。

1.提问法。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突出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能够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要新颖,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逐渐养成爱提问、好提问、会提问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读完之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几句话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提出以下三个疑惑:一定要在除法里?乘法里不行吗?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如果删去“同时”结论还会成立吗?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样通过推敲,让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反复读使学生理顺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多问为什么,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通过提问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2.动手法。

动手法就是边阅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一写。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 例如:计算题,用不同的颜色的框标出分步计算过程;文字题、应用题也是先用醒目颜色的文字说明分析过程,再给出算式。再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依照书上的画图步骤,边看边试着画一组平行线,对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何异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阅读自学能力。

3.讨论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讨论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极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 “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学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不做成方的?车轴要装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还有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做成方形的可以吗?为什么?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车轮和井盖的认识和看法。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4.读比法

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把知识内化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化,为今后学生的灵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分数与除法”的教学: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每段长是七分之四米,而不是七分之一米。于是我让学生比一比“每段占全长4米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比如:(1)菜市场运来一批西红柿3000千克,第一天卖出了1200千克,第二天卖出了总数的40%,还剩下多少千克没卖?(2)菜市场运来一批西红柿3000千克,第一天卖出了1200千克,第二天卖出了余下的40%,还剩下多少千克没卖?这类题目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再比较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多种形式反馈,检查阅读成效 

 在数学阅读中,教师应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适当鼓励学生,学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1.尝试归纳小结。

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 一开始,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弱,可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设置较详细的导读提纲,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精减导读提纲,减少讲读. 

2.制作数学阅读手抄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6]——这是新课标指出的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即是阅读的反馈,又是新习惯的养成的途径。

总之,开展数学有效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们,只有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能力入手,多给予孩子数学阅读的指导,多给一些阅读时间,多给一些阅读的材料;孩子就会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从而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增大,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从中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孩子的阅读能力才会普遍得到提高。(昆明经开区曾凡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中走进去
后一篇:展现出风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