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尊重意识

(2022-09-15 05:38:41)
分类: 研训篇


课程改革,贵在让学生的积极参与,应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真正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学生真正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经常性的深入一线听评课,发现很多教师已经有了新课程改革教育的理念,遗憾的是思想和行为不能真正吻合,很多老师都进行着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他们的努力和尝试给我很多启发,现结合听课实例谈参与式课堂尊重意识的培养。

一、      教师要放下强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很重要。参与的课堂教学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上教师的强权剥夺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多层学习结果。

如:初二历史教学片段,教学如下;

师问:同学们,你们说说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

紧接着投影图片:圆明圆、故宫

仅两学生回答。

生一;因为北京是千年古都。

生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从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强势,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变成了封闭性的问题,原因何在?在于教师的多媒体图片的展示,诱导了学生,学生的思维密切围绕着老师的答案而转动,学习思考是为了满足教师的答案,教师的答案又从何处来呢?如果我们删去了图片,避免先入为主的灌输,让学生自由的思考,当孩子回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起到一个支架的作用的时候,如:准备一些相关的、更多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讨论的时候,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世界里驰骋的时候,教学会是更美的景象。

 

二、教师要学会等待

参与的课堂教师更愿意等待,善于把握等待的时机,善于掌握等待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等待不是让自己无所作为,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也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思考、试误过程,成为知识和真理的灌输者,而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寻找学生的认知障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

如:初三数学《圆章节复习》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学案中的第三题,一道平面几何题,老师的预设时间为6分钟。这这节课教学任务是共完成6题。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完了吗?现在分组汇报吧!

1、生2、生3、生4说出了四种方法,仍还有很多同学还高高的举着手。

师:在巡视的时候有同学给我提了个意见,说他们组的分数太低了,给他们一个机会吧。(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一个穿黑衣服小男生的手举的特别高,之前的一道题他答错了,现在他在努力,想为小组争取到更多的分数。)

5又说了一种方法。

师:(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做题过程中的定理)除了他们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

6;圆心角是圆的两倍......

师:我都没有想到,很好。

7:对顶角相等......

“老师她说的很前面同学的一样”有同学大声的说,小女孩回应到,我还用到了多边形外角和相加等于360度。

师:是呀,我才想到,更精彩了,来我们认真的听她讲吧。

孩子们的手还有举着的

8:把AD连接起来,证明ABCD为矩形......

师:太精彩了,太厉害了,我才想到了四种

生9站了起来,有同学说;"老师他说了两次了."

师:没关系,说吧.

10:等边三角形......

师:哦,有问题了,你也意识到了,没关系,你很勇敢。

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你们能做到知识融会贯通,我很满意,非常的满意,我建议,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希望我们下去以后多思维多思考,就像今天一样,你们都很棒。

掌声响起......

在此教学片段用了17分钟,学生想出了九种解题方法,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呀!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孩子资源。老师课后的反思也很发人深思,“学生给了我很大的感动,我想停止下来到下一个环节,但是我忍住了,我对学生除了表扬外,目光中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的预设只是四种方法,他们能有几种呢?我等待着.......”等待是最真诚的尊重。

 

三、教师要欢迎生成

课堂是涌动着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动态生成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但是我们在很多教学中看到这样的遗憾,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为完成教学预设而忽视了教学中的生成。

如:初三语文课堂复习课教学片段

辨析并修改病句:“做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舒服,但是应该看到年纪大的老人……。”

     学生自主学习完后,教师讲解,与学生一问一答。

     师:错在哪里?

     生齐答:年纪大的老人。

师:为什么?

1:因为年纪大已经就是老人了,重复了。

师:(很高兴点头)对!

2:不对,年纪大的老人不一定是老人呀,70-80岁的老人看你也是孩子呀!

师;这里不能思考的太多了。

接着下题......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我们教学中最灵动的生命,但是我们老师常常为了预设扼杀了这份灵动,孩子思维的火花也在那一刹那熄灭了。

参与式课堂教学中“不和谐之音”出现的时候,教师能因势利导,把学生脱轨思维引导到课堂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来,“小歪理大智慧”我们千万不能漠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个人独特的见解,蹲下身来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扩大生成的教育资源,要敢于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内容适时的进行调整和反思,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教师要善画多边

“边越多,越趋近于圆,面积也就越大”这个数学题大家都会做。参与式的课堂,就是一个最大面积的课堂,是一个平等,尊重差异的课堂,平等宽松课堂环境创设,不仅应从大处着眼,全力提倡,得春风梳柳之效;更应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收夜雨润物之功,做到了这点我们的课堂就更有效了。

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感动了很久。一次,一节借班上课的课堂教学竞赛上,老师布置着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热烈的讨论着,老师认真的巡视着,然后走到一个小组内。

对着组内的一个男孩子,老师问:“你能不能讲讲?”

男孩子很害羞,没有开口。一名同学对男孩子说:“不怕,讲嘛,我先讲给你听。”

男孩子听着......

另一名组内学习最好的学生又耐心的讲了一遍,小男孩专注的听着,点了一下头,到小男孩子讲了,他讲了一小点,声音很小,很紧张,没有条理,但是他讲了。

老师结束了巡视,该汇报了,老师没有照前面的规矩,而是看了一下全班同学说:“没有举手的同学有两个,请其中的一位同学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小男孩还没有举手,小脑袋看了老师一下,又低下了头。

老师笑了笑,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说说答案吧。”

学生们说了正确的答案,老师又问:“为什么,谁来说一说。”

老师又把目光投到了那个小男孩子,终于,孩子举手了,说出了理由,不流畅。

老师评价:你很优秀呀,也很勇敢,为你的勇敢给你们组加3分吧。

哇噻,小组成员欢呼鼓掌起来了…….

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帮助让学习中弱势的孩子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一节让人感动的课。教学中教师能充分认识并格外关照呵护了学习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里,实现学习上的不同发展。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孩子们不仅形成与发展认知、也构建人际交往关系,在交流情景中认识自我,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价值观的理性的碰撞,获得学生学的意义和为人价值。(昆明市官渡区王春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作业设计布置
后一篇:优化教学结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