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一仿教学
(2022-09-11 08:04:13)| 分类: 研训篇 |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引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各学科组纷纷献上公开课,请学校领导及专家批评指导。本人也通过借班上课的形式上了一堂公开课,经过组内研讨,本人又惊喜又惭愧,现将一些反思心得整理下来,以供日后自省,希望有所进步。
备课上课
(一)学习目标的设置:
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山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文章绚丽多彩,语言唯美,多用比喻。
难点:欣赏品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学习检测:为了课文学习的流畅性,这一环节放在课前。
(三)情景导入
经过反复思考,我出示了两幅图片:“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希望通过对比调动学生探究本课的兴致。果然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致。
(四)课文赏析
按照“感受威尼斯——品味威尼斯——领悟威尼斯”的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作者的游踪,并说说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通过欣赏图片思考:哪一副画面给你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为什么?
3.有位作家说,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正如提到哈尔滨是洁白的,提到昆明是翠绿的,作者为什么用“蓝蓝”这个色彩来体现威尼斯的魅力呢?
二、课后反思
“一花一世界,一思一所得。”在教研组的帮助下,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感觉收获颇丰。
优点:
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课堂上没有出示学习目标,并把预习检测放在课堂环节之外。导入新课的图片对比,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然后直接进入课文的阅读,情感调动恰当,就弥补了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而引发的断层。
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感受威尼斯——品味威尼斯——领悟威尼斯”的环节既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的课堂结构。按照邱老的指点,学习一篇课文,可以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方式解读课文,以移步换景的顺序游览威尼斯,领略威尼斯的美丽,感受威尼斯的魅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层层深入的实现学习目标。
老师的示范性强。对课文的理解品味,一定要加入情感,进行美育。在赏析威尼斯之美的过程中,我先进行示范阅读:面带微笑,注入情感。邱老说:“阅读课文特别是范读课文,一定要有精神在其中,没有老师的活泼就没有学生的活泼,没有老师的激情澎湃就没有学生的激情澎湃,课文里有了老师的生命才有学生的生命。”在范读课文时,我的眼前不禁浮现了“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
学习写法。在赏析优美句子的时候,扣住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熟读,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足:
落实不细。回想张宇宁老师在讲授《幽径悲剧》时的教法,她带领学生逐句逐段品读课文,我的落实方面就显得欠缺太多了。对本课中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品析显得粗糙,学生的掌握可能会不够。
深入不够。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课文细小知识的的落实显得漂浮。
关注每一个人不够。课堂上只有39位同学,再加上有那么多的老师听课,学生的专心程度比以往要高,但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大家的学有所得还是有不必要的差距的。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是一种缺憾,正是有了这种缺憾,才使我们不懈的努力追求。
追求无止境,我们都在路上!(昆明盘龙区王鸿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