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培训所得
(2022-09-11 07:36:31)分类: 研训篇 |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室内乐器的知识,其中小提琴最能吸引我的注意,通过这次培训的契机,加深了我对小提琴的了解。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弓弦乐器,一般称为弦乐器。小提琴是一件十分完美的独奏乐器,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它既能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也能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华丽迷人,所以很早以前人们就称它为西洋乐器中的“皇后”。在交响乐队中,它常被用作主要的旋律乐器,作用十分突出。它也常用于各种重奏、伴奏以及与我国的民族乐器混合使用。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随着小提琴日臻完善,数百年来出现了无数为之献身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家,19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高度地发展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他所创造的左手拨奏、弓杆击奏、独弦演奏,双泛音、跳弓、各种双音等这些高难度技巧,极大地发展了小提琴的表现力,并对后来的钢琴和其他乐器的演奏也产生了影响。在小提琴表演艺术的丰碑上,在帕格尼尼的直接影响下,以后出现了维奥蒂、克莱采尔、贝里奥、维俄当、维尼亚斯基、萨拉萨蒂、伊扎依、克莱斯勒、蒂博、斯波尔、约阿希姆、席盖蒂、弗莱什、艾涅斯库、奥尔、海菲茨、梅纽因、奥伊斯特拉赫、斯特恩等,这些金光闪闪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大师的名字,代表着小提琴表演艺术一个一个的高潮,并把小提琴表演艺术不断推向前进。
小提琴传入我国大概是近百年的事,但是我国却不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一代宗师马思聪是极具代表性的,早在30年代他便驰名遐迩,他所创作的《思乡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该作品创作于抗战时期,曲调中那渴望归乡的心绪,在人们的心头泛起了感情的涟漪,唤起人们对蹂躏故土的侵略者的强烈憎恨,这是中国音乐作品中的一首名作,经久不衰,它后来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前奏曲。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广泛流传,也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对小提琴艺术是非常喜爱的,《梁祝》这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小提琴作品,不仅在我国大陆,且在港澳台、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都是深受欢迎的,而且在欧美的一些音乐会舞台上也不时被演奏。近20年,我国还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小提琴手,在历次重大的国际小提琴演奏比赛中获大奖,胡坤、吕思清、王晓东、张乐、薛伟、戚鸣、刘杨、陆威、李智胜、潘依琼等等,为国家获得了荣誉,这说明我国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己达到国际水平。
我国的提琴制造界,也经常在国际制作比赛中获奖,广东乐器厂的陈锦农、北京提琴厂的戴洪祥,是率先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音质金奖的大师。广东的徐弗、梁国辉、陈益、何恩等老一辈制琴大师制作的琴与弓,也经常在国内外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最近,后起之秀朱明江制作的小提琴在美国的比赛中一举获得音质和工艺两项金奖,这是极其难得的。目前我国的小提琴制作工厂多达50多家,产量可观,北京提琴厂、上海提琴厂。广东乐器厂是生产专业小提琴的名厂,近年来广州的中外合资格里蒙那提琴有限公司更是异军突起,该公司大批量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提琴,畅销欧美十多个国家,产品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厂曹树坤、沈炽明制作的琴、关尚持制作的弓已成为演奏家们所钟爱的珍品。(昆明官渡区徐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