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探讨
(2022-09-09 05:26:24)分类: 研训篇 |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扎实搞好识字教学,对奠定语文学习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过,虽然教师和家长都比较受重视,也投入了很大精力,但记不牢、难理解、不会用、会说不会读、会读不会写等问题始终是教师和家长感到头疼的事情。不少教师和家长受传统思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采用机械讲述式、反复读写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识字教学枯燥无趣。这一方面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厌学;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生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全面破除传统说教和死记硬背教学思维的影响,以全新的思路,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多种易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情景,在识字教学中融入生活、游戏等多种元素,构建高效识字教学课堂。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提升。
一、把培养学习兴趣始终摆在第一位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识字是语文学习的起点,是学龄儿童进入义务教育生活的“第一堂课”。要坚持始终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摆在第一位,否则,一旦形成厌学情绪,再用心的教学策略都将难以挽回。识字教学耗时、耗力却又效果不理想,需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性。受多年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还有图省事的心理,识字教学难免形成“简单粗暴”的反复讲解、反复读、反复背诵、反复抄写的“机械化”教学模式中。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多想办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要像呵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要注意运用表扬手段,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注入原动力,甚至宁可少积累一些字词,也不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识字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低年级识字教学更要注意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积累的语言因素作为依托材料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
——以认识每一名同学为主题拓展。刚进入一年级,学生面临陌生的情景,眼前有了许多新鲜的面孔,对方的姓名当然也叫不上来。刚开学的第一个月里,可把学生的姓名作为识字的主要对象,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自制名片,并把写有拼音和名字的“名片”贴在桌子一角,学生以同桌、前后左右、同组逐步扩大学习范围,直到全部互相认识。后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扩充每一名学生相关的内容,并融入相应阶段的教学内容。
——以播报一日三餐菜谱拓展。围绕一日三餐,从播报菜谱、书写菜谱、介绍一道菜、介绍每道菜的营养价值等等,结合教学进展不断拓展教学情境,开展识字教学。我坚持利用午自习,让学生从说开始,轮流播报菜谱,并结合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进度鼓励学生写下来、注音。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午休时间变得更有趣、更充实,还给学生创造了体验语言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之中的情景。
——利用文体活动设置教学场景拓展。比如:每次我们班的学生上完体育课和课间操,许多孩子仍不尽兴,又自发三五成群的跳课间操。我抓住机会,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什么运动。学生说的话、写的句子都是“活生生的”肺腑之言。又如:我调整教学顺序,等到学校组织完秋游活动之后,才顺势开展《秋天》的教学,把识字贯穿到秋游的活动中。
三、灵活设计多种情景进行教学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小学生抽象思维仍不成熟,尤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情景教学法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尽量使用音像、图片、实物、表演、游戏、竞赛等方式使文字由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多媒体情景再现识字。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2》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了课文中“万片荷叶,千朵荷花,百条小鱼,十只青蛙,一个合唱指挥家。”的情景,图文并茂、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并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课外游览荷塘的经历。在此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开展识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情景识字。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因此,要尽可能地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火眼金睛”的游戏,可在黑板上画一片彩云,彩云上挂满卡片,上面的生字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请小朋友当孙悟空,以火眼金睛的眼力,找出错误的生字,并将它变变变——改好。游戏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创设不同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快乐识字。
——竞赛情景识字。孩子天性中就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想当第一。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强化和巩固识字效果。比如:“摘苹果”比赛 ,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树顶上有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各组同学要摘到那个苹果必须读出树上贴满的生字,每读准一个生字,就能向上走一步。哪个组先把生字既读正确又读得速度快就可以爬到大树上,摘下苹果。
四、借助生活化元素开展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与生活紧密融合,同时,生活处处皆语文。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就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围绕生活用品识字。利用家具,可以系统学习沙发、茶几、电视、餐桌、床、洗衣机、凳子等相关的字;利用儿童爱吃的各类零食的生产厂家、有效期等包装盒信息以及其它商品说明书识字,可让学生主动收集并通过家长辅助学习相关字词,条件成熟后在班上组织开展商品介绍竞赛。
——利用生活体验识字。比如学习“跳”字,可结合小学生的跳绳运动、跳远运动开展教学,甚至可以拓展到小学生已经开展的一系列体育运动,串联式把体育运动相关联的生字一并教学,还可以与体育课融合开展,并设计竞赛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利用生活环境识字。如:街上引人注目的广告牌、各类企事业的单位的名称、路标、宣传标语、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广告词等都可以作为识字教材引导学生识字。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学到的标语、广告词等,每次课请 1—2 名同学分享一条,并让同学上台写出来,不仅会认,还让学生学会写。
四、通过掌握一定方法技巧开展识字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识字的方法,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
——象形法识字。汉字起源于汉民族的劳动与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教“马”时,出示马字的甲骨文。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马头朝上,眼睛炯炯有神,马背朝右,右部的几画表示马鬃,前后蹄朝左,意在行走,马尾在下部。瞧,这是一匹多么象形又生动的骏马呀。先让学生掌握“马”字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顺势教学“妈、吗、蚂”,接下来指导学生分清哪个部分表形,哪个部分表声。最后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
——故事联想识字。故事是儿童幼儿期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已经喜欢上了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借助一些小故事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借助故事中的有趣情节调动孩子的想象力、理解能力、记忆力等,引导让他们通过语言描述来创造性识字。例如:利用“小马找妈妈”的故事,学习“马”字、“妈”字等等。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学生把识字与语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顺口溜识字。顺口溜生动形象,有趣而起容易记忆,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如顺口溜:“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是“回”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是“美”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是“金”字。这些顺口溜有趣而生动,还可以成为学生课外互动交流的内容。
——谜语识字。谜语是互相“考验”的一种方式,趣味性较强,生活中比较普遍。如谜语:“同行同走,同向前。相随相伴紧,相连。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占身前。一旦走进黑暗处,千呼万唤不露面。”是“影子”,利用这个谜语可集中进行“影”字相关生字教学。
五、借助大量阅读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最后,我认为识字的最终目的是用字词来阅读、写作,然后实现完整的语言教学活动,因此,识字教学最终要强调音、形、义相统一,引导学生做到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掌握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常规的识字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机械、死板、僵化、枯燥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往往过于关注结果,即:字词积累数量这个目标,而对学生学习、记忆和积累的过程和方式考虑不足,常常孤立地对单个的字、词进行教学,学生则孤立地背诵、抄写大量字词,这样学生就陷入“机械记忆”的泥潭。最终,虽然识字不少,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未同步得到有效培养。
我比较认同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理念,作为识字教学的代表流派,它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生字词的教学要与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有了丰富、可感知的语境,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就更容易,而且能培养运用能力。在《以阅读(精读)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我曾详细探讨了以阅读(精读)统领“字、词、句、篇”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识字的最好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激发长久的识字兴趣,并顺利走向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可推荐和鼓励学生购买一些经典的阅读识字教材,引导家长广泛开展亲子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课堂上,可有意识的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读书,或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课前三分钟讲故事”、“故事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养成爱读书、善读书、常读书的习惯。到高年级阶段,还可以培养学生随手写日记、游记、读书心得,开展写作竞赛、轮流承办黑板报等方式开展写作能力训练,搭建学生展示语文运用能力的平台。
总之,识字教学一定要克服机械化的死记硬背模式,要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教无定法,一切让孩子感兴趣,而又有效率的方法都值得提倡。只要我们坚持用爱灌溉教育、培育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新,就一定能走出传统识字教学的困境,掌握更多识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水平。(昆明经开区王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