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联家校
(2022-09-05 05:27:17)分类: 教师篇 |
学校与家庭沟通是必需的。从前家庭与学校相距很近,教师可以徒步走访;如今相隔较远,家长也可能在更远的地方工作,或许不能按时回家;现实城市化建设日益扩大、开放,学生散居各处,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不易同时聚集。凭着家长集中来校几次开会也不能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较多时间具体、细致、及时的沟通。这要求具有“教育先导”功能的学校,探索家校沟通的新途径、新方法。
新时代中国要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要求人人学习网络、应用网络,自律网络,利用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现在中国已经有10多人使用手机,多数都能上网。但是、中小学生却是被严格控制使用手机上网,许多中小学生用手机悄悄上网,家长、教师头疼,无可奈何,忧心忡忡。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现代网络,中小学教师中的一些探索者、创新者进行了大胆尝试,搭起家校教育的沟通桥。
最具代表性的安宁市昆钢第一小学,很早就迈出了探索性、开创性的步子。从新教师到老教师,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都建起了学校与家庭联系沟通的网络桥。一些老教师,即将退休,仍然承担班主任工作,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指导家庭教育,建起了101位家长参加的网络平台,架起了与家长随时沟通交流的现代“网络桥”。她把学校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的动态、表现、进步、成效、获奖、问题及时传递给家长,又与家长交流思想,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听取家长意见。教育的满腔热情激励着这位可敬的黄老师,用心灵和真诚与家长亲切交流,虽然不见面,却心心相印,得到家长的赞赏。学校里的教师还建起班级师生交流平台,与学生及时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解答学科教学难题。家长常常发贴子赞扬为孩子们操心的教师,把有的帖子传给孩子;孩子也把有的帖子传给老师、家长、同学。各科教师在网络平台中与家长、学生、同事交流,彼此更亲近、更和谐。现代网络在昆钢第一小学不再是可怕的“洪水猛兽”“电子毒品”,而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桥梁,家校教育交流的平台,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现代特殊工具。
这是一个值得学校、家庭,教师、家长思考的案例。在现代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今天,让不让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哪个年龄让孩子使用手机上网,怎样指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收集整理信息,学会应用互联网自主学习,提高自己,却又不被网络中传播的“毒品”所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家长去思考、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