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德育者
(2022-08-16 07:07:18)分类: 教师篇 |
冷静地面对学生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是说明人是会犯错误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犯错、经常犯错、反复犯错都是不可避免的。犯错是一种体验,是不犯错的基础,犯错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因为不会,也许是因为不熟练,也许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等等,但不论是什么原因,通常情况下,犯错者本人是不想犯错的。作为教师,对待学生的犯错、尤其是反复犯错,常会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忍不住要立刻批评几句,教导一下,这样往往起不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作用,这种做法注重了迫不及待地进行教育,而没有真正思考这样做的结果。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重视教育的结果,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这需要一种心态:冷静的心态。冷静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把握学生犯错后的心理,提供学生反思与改正的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少犯错误,不断成长。
学生犯了错误,大都会产生内疚感和恐慌感,有心理压力。如果批评他,这种心理压力很快就会得到释放,因为学生感到虽然犯了错误,但已受到惩罚,于是心理便得到了平衡。所以,在老师批评前,学生一般都很紧张,而老师批评后又比较放松。由于压力的释放,他们得到了解脱,于是不再去想改正错误之事。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暂时不去批评他,那么他的心理压力就得不到释放,内疚感会越来越强烈,这就迫使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改正错误,学生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平衡。
冷静地面对学生的逆反情绪及行为。逆反情绪及行为是中小学生中,尤其是初二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逆反情绪及行为是学生自我意识明显显露的一种表现。面对学生的逆反情绪及行为,德育工作者往往容易产生讨厌、大发雷霆或想放弃的情绪,这不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也是考验德育工作者耐心、魅力和方法的事。德育工作者如果冷静地面对学生的逆反情绪及行为,给予宽容,加以有效的疏导,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将有利于德育工作者人格魅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促使学生对德育工作者产生信任,减少学生逆反情绪及行为的发生。
冷静地面对学生突发事件。学生偶发事件是指不可预测的在学生中发生的事件。这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的出乎意料的事,由于事件发生出乎意料,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经验不足的德育工作者往往容易产生惊恐、不知所措的情绪,常采取猛烈批评,发泄自我情绪的态度与方法力求达到解决问题与教育学生的目的,但这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也教育不了学生。面对学生偶发事件,德育工作者要冷静,正确地看待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它把它看作是帮助德育工作者积累经验的好事;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事件,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事件,面对事件;教给学生自我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