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本信博客
本信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995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些问题和对策

(2022-08-10 06:00:12)
分类: 教师篇


 现在的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社会转型以及价值观教育本身存在一些矛盾现象。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则下,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荣辱观的条件下,探索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

一、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1、价值信仰不坚定

现在的小学生所受的教育是正面教育,经历的也是阳光生活,因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有积极的认同。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处于保护性的养育之中,没有受过挫折,没有经历过苦难和社会的复杂性,还没有遭遇复杂的价值观冲突。但是,一旦当他们从“温室”之中走向复杂的社会,开始独立的生活和遭遇到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压力,开始产生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再加上他们从过去单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被动灌输教育产生的消极接受后遗症,没有遭遇与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冲突,因而在面临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时,产生强烈的禁果效应和新鲜感,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2、轻视社会理想

现在多数小学生人生态度积极,人生理想健康、崇高。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不能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怀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甚至不认同积极的社会理想,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崇拜个人奋斗,坚持个人主义理想。因而使得一些学生缺乏社会理想和精神追求,把读书和工作当作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这也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

 3、缺乏精神追求

现在的小学生多数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追求自尊自强、成才创新、民主科学、公平公正等。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家庭的保护性、享受性养育和学校的功利主义教育条件下,没有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产生了一些意志不坚定、游戏人生的现象。因而面对大学的自立、自理生活以及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困难等问题时,产生无能的逃避、退缩甚至轻生行为。

 4、道德滑坡

现在的小学生总体上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的正面教育决定的。因而能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道德价值观等。但是,也仍然存在部分学生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的现象,认同低级趣味的、自私自利的甚至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

二、改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培养的优秀人才。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业。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 。

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导学生价值理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个人理想总是要与社会理想相联系。脱离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前一些学生没有理想,这是因为他们面对多元价值理想的时候,产生了理想混乱,自己的价值理想在遭到不断冲击的情况下,产生了无所适从或虚无。因此,我们决不允许这种低级庸俗、个人主义的理想泛滥,要用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引导和激发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引导他们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2

2、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提升学生精神追求

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否认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表现出民族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一些学生自认为是跨掉的一代,缺乏精神追求,不关心社会发展、不关心时代进步,沉浸在与世隔绝、精神虚无、享乐当前的物质主义、快乐主义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追求的激发。要教育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强盛,关心社会发展,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生价值观标准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是学生重要的道德行为价值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价值观影响部分学生以物质经济需求为一切价值标准,在某种程度似的一些学生道德失范乱,丧失了起码的荣辱感,从而使得他们对丑恶现象、道德败坏现象见惯不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感,已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荣辱感为行为动力和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种不同的教育。不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认真分析鉴别,同时要注意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要在各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其基本精神,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自然科学的人文精神,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到各具体学科教学中去,实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导、促进学生构建既具有自身个性化,又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的共性化的价值体系。  (昆明官渡区郭俊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参加劳动
后一篇:避开教育误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