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教育名著

(2022-07-14 08:02:59)
分类: 教师篇

国家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方法,也提出了许多引人思考的课题。其中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内容,就是大家都谈到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此,我想谈一点学习体会。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学生只能服从。所谓“师尊然后道严”。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学习,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对教师反感,对立情绪增加。结果,教师往往费心耗力,学生进步甚微,甚至还造成学习品行方面的滑坡,使许多教师不得不在私下里叹息,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知好歹,把教师的一番苦心当成驴肝肺。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有家庭,社会的原因,但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是有的,如对学习的功利行为,导致了繁重的作业负担。目前普遍实行的教师考核评分制,被戏称为教师的应试教学。造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监督和强化对学生的课业练习。试想一下,一位任课教师,为自已所教的学科,花费大量的精力而感到劳累。那么,一位学生要面对许多学科,他长期下来,怎能不对学习产生厌烦或对立的情绪呢?因此,新课程把教师定位在“导”师的理念下,真正的职责在于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教师不作过多的干预,只负“导”之责。即:引导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学生掌握有关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但教师新角色的转换却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最近,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文章,使我感触很深。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教学生不是教他做人上人,也不是做人下人,而是要教他们怎样做人中人。

先生的话言简意赅,为我们的教育明确了目标。我们的素质教育既不是专门培养科学家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培养奴才的愚民教育,而是培养对人民,社会和家庭有用的平凡人。因此,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中对教师角色的转换,摆正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首先要培养起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尖子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宝贝,是学校创牌 ,教师出名的筹码,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成了陪读生。如果是学习和行为习惯均差的学生,那就是令人头痛的讨厌生了。在这样的思想感情下,难免教师对他们监督、训斥多而爱心教育就少。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对立就十分严重了。而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融汇于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使他们真正能做人中人,各有所能。各处其所。那么,我们也就能平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其他生了。只要能通过学校教育,在他有所进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行为,就是我们的教育成就,也就是素质教育中倡导的新理念。

其次,对待学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还包括如何辩正看待每一位学生。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也有针对激发学生长处的“成功式教育。要求教师认真并真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达到激发学生不断上进的目标。但班里总有几位学生,使你不论怎么看也无处可寻的“不可雕”者。一提起他们,教师只有摇头苦笑的份,成为学校班级中的“麻烦”制造者。最近,我看到李叔同大师的一段话:一个人如果能一辈子做好事,那是不容易的,是很好的,一个人如果能做一件好事,那也是不容易 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好事,但是他在家里思过,没有出去做妨碍他人的事,那也是好的呀。

这段话震撼了我。我们教师如果用这样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每个学生,那么我们就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和他们诚心相处,休戚与共了。也就能真正地为培养每个学生的素质作了贡献,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的初衷。

可见,只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我们的教育思想肯定会有一个新的改变。(昆明官渡区魏彬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语文味道
后一篇:寻味诗词三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