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也伴随着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八零后、九零后甚至羽翼未丰的零零后,一个个新锐的词语代表着这些个性鲜明的新生代群体。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所以总有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就连我们成年人都应接不暇,何况这些个稚嫩的孩子们呢。如果父母还用那些旧观念、老思想对付现在的孩子们,自然感到有心无力,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需要远在当年的我们之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孩子需要良好的理性的家庭教育。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当帮助或配合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年龄小、见识少,自理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自觉自主性都不够,学科基础知识也不具备,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在家的时间长,因此家长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家长不仅是学生衣食住行的提供者,还是安全和生活的监护人。家长和主导老师相比,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如今,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良好的性格养成才是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当然,性格缺陷在少年时期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某些性格问题在小学时代往往也会显露出来,比如过于胆小、害羞、容易急躁、在语言和肢体上有攻击性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小问题,并不一定成为性格缺陷。这些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就主要依靠父母的家庭教育了,因为它的产生多半也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很多心理学家都说,内向与外向都只是性格的一种,没有优劣只差。但是中国的父母却总认为内向是一个贬义词,内向就意味着孤僻等不好的字眼。因此,对于孩子的害羞多有嗔怪,有时还会说:“你看看谁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这些看似无心的责备,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并且有关研究表明,少年时的心理阴影往往难以抚平,在成年后还会影响更为严重。这样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加深了恐惧感,甚至会使孩子躲避与人接触,造成成年后的交际障碍。对于孩子的急躁与言语动作的攻击性多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使孩子内心中缺乏安全感,因此急于证明自己。这时,如果父母还认识不到教育的失误而采取体罚责骂等错误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加重性格缺陷。
现在有的父母只管孩子衣食,不问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要求不高,只要不出乱子就行;对子女的监督,教育的力度不够。这类孩子在学校就会表现平平,学习得过且过,行为自由散漫,如果遇到好老师、好伙伴,也许能够促进它勤奋向上;如果接触坏群体、坏朋友,就会跟着走邪路。
还有的父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对孩子极不尊重,极为严厉;滥用家长权威,对子女的“不听话”成绩差,或一些过错,不是说服教育,而是打骂惩罚,造成孩子恐惧,紧张,表面服从,实际反抗。这类家庭的孩子性格方面表现为怯懦胆小、没有独立见解、依赖性强。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包办孩子的各种生活琐事,生怕孩子被欺负。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软弱无能,懒惰、贪玩、任性,缺乏责任心,爱虚荣,学习成绩常常不令人满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我们家长应该与子女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尊重孩子,孩子的聪明才智和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上就会有进取心,有事愿意与老师商量,与同学相处和谐,成绩坏或者犯了错误,都能够如实向父母与老师汇报。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们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十分温暖融洽良好的环境给孩子。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孩子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孩子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孩子是否能够成才的关键。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双管齐下,既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又重视良好性格的培养。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应当把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寓教于乐,帮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再引导孩子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学习不强迫不放纵,有张有弛,自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性格养成方面,父母不应该把对孩子的抚养仅仅理解为物质生活上的吃穿不愁,而忽视了家庭、父母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首先,要尽量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来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父母的懒惰、自私、不孝、诚信缺失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中留下抹不去的污点。其实,父母应当重视科学的教育方式。体罚、责骂等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对于孩子幼年时的错误,疏导胜于责罚。父母既要重视孩子的性格问题又不能夸大这些问题,还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使孩子们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下茁壮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和技艺才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及心理才能正常成长,从而成为家庭的骄傲、社会的栋梁。(昆明西山区李欣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