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案例简述

(2022-07-03 08:41:05)
分类: 研训篇

     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空间与图形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事物,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及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观图形、几何模型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首先表现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2、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特点,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我一般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图形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开放性问题情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

     3、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4、主动参与操作,加强空间观念。小学生能否清晰地掌握图形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空间观念的积累。为此,我们在进行立体图形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图形的认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表象存在于脑中,体验积累于心中,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搭积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积木,搭建出漂亮的建筑,在搭建的过程中说一说你用到的积木的形状,使学生对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进行巩固,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形状,并在纸上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描出来,展示给同学们。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们展示自己成果的欲望,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只有将观察活动与想象、推理有机地柔和在,观察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才能有效的加强!(云南红河州苏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校教育衔接
后一篇:置身那片沃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