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育人
(2022-06-29 04:35:39)| 分类: 教育篇 |
新课标准在肯定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认定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书写教学点育人功能,即数学教学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数学素质已经成为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育人作用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言教、身教引趣、趣中育人
小学生的模仿性特强,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教师的言语、行动都起着示范激励作用。教师对工作的严谨态度,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同学的和蔼态度等投射到学生心灵深处,就会产生“爱屋及乌”的作用,对教师所教学科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修养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如:在组织教学中用“目光”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测他们的内心活动;用“走动”等简单动作来代替课堂管理,是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纪律教育。又如:为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前作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通过准备课上的图画对学生进行爱国旗、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锻炼身体的教育;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本班小朋友人数来了解学生数数情况;让学生数本班男生和女生人数各多少,再进行“多”与“少”的比较,从中渗透集合思想;让学生观察教师握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让学生初步学会写横、竖、上半圆和下半圆等,其中要注意学生书面整洁,字迹清晰。
二、设疑激趣、趣中育人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中启迪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诱发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学习兴趣和刻苦研究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有意识的造成新与旧、未知与已知之间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引入到疑惑、探索、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如: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先出示了一道题:修路队修一条长45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很快算出45÷(45÷10﹢45÷15)=45÷(4.5﹢3)=6(天)。接着教师把“一条公路长45千米”这个条件去掉,换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启发学生思考:“这道题还能解吗?”带着这个“疑惑”,学生都把焦虑的目光集中到教师身上。这时,教师又把“45千米”分别改为“75千米”、“450千米”、“600千米”等,使学生再进一步的解决中发现,不管公路长度如何变,只要两修路队单独修的时间不变,那么每天合修的工效和不变,从而引出把“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看作单位“1”,1÷(1÷10﹢1÷15)=1÷(1÷6)=6(天),这样运用知识迁移,从旧至新、从具体至抽象。在原有的整数工作问题上建立分数工程问题;使原有的知识结构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像这样利用学生认知新事物、新信息时出现的认知冲突。把问题融于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态度及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学中有趣、趣中育人
数学知识既有生动有趣的内容,如:组织学生测量土地面积、进行利息、纳税、保险费的计算等,也有平淡无奇但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如:计算题的训练。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里感到有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境界,教师就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如利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发挥积极参与的
“主人翁精神”。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注意直观教具的作用,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比较,在学生具有明确表象基础上,分析、抽象、概括出质的属性,建立面积观念。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变静为动,增强形象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在练习中,我不但注意发展学生能动性,同时也有机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练习设计如下:选择适当的单位填空。足球场的面积是9600(
又如:在教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时。导入部分:请同学汇报你所了解关于“利息”方面的知识?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说:“预习知道了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和怎样计算利息;另一个学生接着补充,储蓄的好处—存入银行的钱越多国家越能多投资搞建设,挣回更多的钱,最后,教师又结合实例“小丽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一年比不存多得多少元?”进一步说明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怎样求利息?这节课教师很好地利用实际生活的一些例子既传授了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渗透了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用中增趣,趣中育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与实现的联系、探索过程等有所认识;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方面有所发展;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有所发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反思方面获得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简单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多(少)几求和的应用题时,编了这样一道题:爸爸开了一家农家乐,上半年收入6万元,比下半年少收2万元,爸爸全年收入多少万元?又一学生在学习比例尺后,他把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按1:200的比例尺,画到作业本上,我问他是怎么做的,他说:先用尺子量出自己一步的实际距离,然后再用一步的距离×学校到家的步数=实际距离。当时我听了非常感动,从学校到家约有4千米,他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啊!数学不就是源于生活么。还有一个学生在学习统计图表时,制作了这样一张统计表:XX家月支出统计表(单位:元)6月份收入4460元,支出;生活费2400元,电费180元,学习用品200元,余下1680.00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内隐在数学知识内的思想教育因素,利用好德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确实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昆明官渡区陶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