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姿势千奇百怪,躺着睡着趴着,为了督促孩子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各种方式被发明出来。书要扶着看。
由于接触的孩子识字有限,在一个极端例子下(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十个字不认识七个),我发明了一套看书的姿势,两人合看一本书,大多是小老师与小学生结对子,两人中间手臂手肘置于桌子下面,手腕置于桌上,右边同学左手压好书的,左边同学右手压好书的下边缘,外边的手指指字,右边同学的右手指字的上方,左边同学的左手指字的下方,读到哪里指到哪里。这对于识字困难的同学,可以较快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自行阅读学习的状态,尤其对于非语文学科,这个方式能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多老师讲完课后,孩子对知识大体能掌握,可以猜出课本内容,从而变相识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至少在当堂课的内容,阅读上有所提高,从而进一步课下能独立依据课本进一步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复习落到实处。不至于语文吃力,其他科也困难。人有九种智力,花过多的时间纠结于写字,从而破坏孩子的思维、兴趣,此法不妙!从阅读带来的趣味,意识到识字的重要,这是学习目的的教育。书里的故事很有趣,可惜我不识字,要是识字我就可以独立阅读......让孩子知道认字很重要。对于基本识字的同学来说,书要扶着看。孩子双手扶书的时候,就没有机会东摸西摸,所谓无事生非。孩子有手闲着,没事做,就这里摸一下,那里拿支笔,摸摸鼻子扣扣耳朵,注意力越发不能集中。要求孩子读出声音,自然就迫使他必须用眼睛看字,口型与大家不一致,声音不一致,一定是有人发呆了。眼到手到,孩子自己就能管住自己专心阅读。即便在家里也好督促,孩子在书房读书,你在客厅,读书声高一句低一句那是不专心了。双手扶住打开书的下边缘,倾斜的书与桌面成四十五度的角,能把光线充分放进来,手肘的内角度大于四十五度,这样的扶书姿势,即便胸口没离桌子一拳远,前臂的长度不但保证了眼离书本三十三厘米,也保证脊椎的舒适,再加上双脚脚掌着地,这样的阅读姿势,整个人处于一个舒适状态,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书要扶着看。(昆明安宁市段雪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