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愿

(2022-05-21 06:58:33)
分类: 散文篇

            昆明官渡区  刘本龙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人过着贫苦的日子,水肿、肺病、肝炎医治不了,刘家村死了许多人。

     刘春雨的妻子又怀孕了,全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晚饭后,儿媳妇起来收拾桌上的碗筷,婆婆拉着她的手,笑嘻嘻地说:“花香,你的活从今天起我包了,好好闲着养胎吧。”

“春雨,你要照顾好媳妇,让孩子平平安安出生,我想孙子想得睡不着!”父亲叮嘱儿子。春雨“嗯”了一声说,“父亲,你放心,我会看好她的,她不会再像前两次。”

全家像珍爱宝贝一样地保护儿媳。队里挣工分的农活被家人分担了,家务也被婆婆和两个小姑分担了,三个女人还从亲戚朋友家里找来几件破旧衣服洗净,给婴孩缝了小衣裤、小鞋子、小帽子;点点滴滴省下口粮,磨成粉。万事俱备,只等小生命来临。

一天下午,突然来了暴雨,家人还在田间劳作,花香赶忙去收门前晒着的衣服,踮脚猛伸手去取,沙的一下,胎儿流了,她吓昏了,倒在雨水中。

丈夫春雨冒雨赶回,抱起昏迷在雨水中的妻子嚎啕大哭,“完了,完了,孩子又没了!”

父亲、母亲、小姑跟着赶回来,看着春雨夫妻的惨状,禁不住地流泪。

花香醒来,“哇”的一声惨叫,撕裂了雨声,接着是一阵嚎啕大哭,仿佛遇到最惨烈的大祸。邻居赶来看望,一次次地劝慰。夜深了,花香仍在抽泣不止。

后来的几个月里,村里邻居的几个小孩因饥饿、水肿、肺炎相继死了。两、三年间,村里出生的孩子不少,存活的却不多。刘春雨家后来生了两个孩子,男孩子又病死了,女孩刘存玉终于活下来,全家非常珍爱这个独苗苗。那时,村里人又苦又穷,却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想多生几个劳动力,可只是一个个美梦。刘春雨家,还有许多人家都期盼有个儿子,结果是一次次的落空了!

村里人家虽然贫穷,却传承着好风气。一家有事大家来帮,人家之间有大一些的争端,就请村里最有声望的老人来评理裁决。孩子们懂礼貌,讲规矩。刘春雨家的独苗苗刘存玉人见人夸,她与同伴们处得很好,班上的事她抢先去做。上课谁讲小话,不专心,做别的事,她会微笑着小声提醒;同学作业不会做,她就给讲解;哪个家里有急事,她会主动去帮忙;见到老人走路摇晃不稳,她马上跑去搀扶。放学回家,她帮着爷奶、爸妈干农活,做家务。

村里人啧啧称赞,夸她是 “全村最懂事最能干的孩子”。有人叹息说,“唉,刘存玉这孩子要是个男孩就好了”。她的爷爷奶奶听到这话,却非常得意地说:“我家的刘存玉就是一个男孩!”刘春雨夫妻也会附和着老人说,“是的,刘存玉就是个好男孩。”旁边的乡亲也会心地点头笑了。

一九八二年,十九岁的刘存玉趁着改革开放东风,向同伴说了自己的美好心愿,约了村里的十多个青年走出村子到外面打拼。她带着伙伴修公路,做物流,学开车,组织运输队,开办采石场,建起石雕厂,又带出一批批村里的年轻人到外地练本事。他们不断成长,走向四面八方。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赞叹不已,说“这些年轻人的作为我们从前想都不敢想,他们遇上好时代,如鱼得水,超过我们啊!”

逢年过节回家,刘存玉看着长辈一天天地老了,一个个去世了,村里还有一些孩童时就看惯了的面貌,许多心酸事油然而生。每次她去看望隔壁邻居,与他们聊天,她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农村人的日子不容易呀!”总有几分惆怅,好像亏欠了他们什么。

终于,她说服了做石雕技师的丈夫支持她实现建设家乡的心愿。刘存玉与丈夫走访一家家农户,倾听他们的心声,她的热心诚意感动了乡亲们,她在村里提议做什么,大家都乐意地附和。

她出资修了村里的水泥通道,在村里开办了幼儿园、石雕工艺厂、农产品加工厂,建起运输公司,组织各种培训,提高村民素质,村里人有了新的工作。她每月给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200元养老金。帮助一个个农户分析家庭情况,寻找致富路,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提供资金。带领村民在全县首先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六年前,她主动出资在村里设了优良家风家训奖和高考奖。

刘存玉实现了自己心愿。村民推选她主任,她表态说:“我决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我要努力带领大家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耐心多收获
后一篇:写作策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