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后回首

(2022-05-18 16:55:33)
分类: 教师篇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的一篇文章。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所以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个:一是读熟课文,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二是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节课我是在基础相对较弱的班级上的。基于以上的学习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一是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二是落实文言实虚词语;三是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四是拓展延伸。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落实文言实虚词和对文章的主旨把握出现偏差,老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外,其余时间几乎都交给了学生。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 ,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这篇散文以骈句为主,多以四字一句,句式整齐,语句优美 ,适于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中出现了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第一次老师范读时,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三、以问题意识为主调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我有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 ,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生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难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两句的理解上。考虑到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讲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觉有些肤浅,所以教学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础上,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及个人经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尽管还不十分全面,最后老师再加以补充,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迁移运用 ,不断升华。
      学完课文后,老师因势利导,把课内知识向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例如老师展出了一幅图片,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片的句子,然后选取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这就训练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它极大的拓展了课堂的涵盖面,扩大了训练量,增强了穿透力。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和施展的余地。但是还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情中激发感悟和创新。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更热烈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昆明盘龙区王宗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写信给儿子
后一篇:忘不了那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