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算是经验

(2022-05-10 20:51:08)
分类: 教师篇

本学期的我们初中文科组进行教学研讨打磨课。我准备的课程是《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为了上好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我们的教研组长伍老师、教务处黄主任、卢校长、学校特聘专家李老以及文科组其他老师的反馈意见,对我的这一节课帮助极大。认真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让人感慨颇多,收获满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文章透露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情感。

我把学习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我这样导入课堂:“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请你回忆一下你的积累,说出几句描写月色的优美古诗。”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第一环节“浏览诊断,初读课文”中,我播放了名家经典朗读音频材料,但遗憾的是此材料与课文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效果并不理想。在学生自读当中,我提出了“三不一准”的要求(即:不添字,不掉字,不读错字,读准节奏),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在第二环节“确认标识:再读课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课文。在第三环节“归纳演绎:再读课文”中,我提出如下思考题:1.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简要说明景物特点,体会这一句的妙处。2. 说说“闲人”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第一次上完课后,我个人感觉并不理想,尽管在整体环节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些细节的处理并不如人意,在教研组及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再次备课,与文科组全体同仁共同打磨,做了如下修改:

一、在介绍写作背景方面,加入了对张怀民的人物简介,此人看似无足轻重,但仔细品来,他与苏轼的个人经历相似,二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这一点,就便于理解文章中心。

二、文言文以诵读为基础。本文尽管篇幅不长,只有84个字,但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我放弃了视频朗读,自我范读,并采用了背诵的方式,直接激发了学生与老师一比高低的豪情,所以再次上课,在第一环节“浏览诊断,初读课文”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与老师竞赛读,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第二环节“确认标识:再读课文”对文章文意的疏通让学生自主疏通,对不太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生与生的互动、师与生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四、在第三环节“归纳演绎:再读课文”中,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对考点的把握。毕竟文言文的阅读在考试中的考点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只有把握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考点,才算真正学会了。

当然,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师要懂得舍弃。《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来教学,来挖掘。 

“打磨课堂,见证成长”,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细细品味,总会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特别是对同一堂课,采用不同的上法,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必然会有较大的收获。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也算是一点经验吧。(昆明盘龙区王鸿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己的渺小
后一篇:高声赞梅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