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自省

(2022-05-05 06:47:57)
分类: 家长篇

自省,就是家长要能转变观念,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与孩子产生矛盾和分歧的时候,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和不当。古语云“己不正,焉能正人”。在心理学教授蒋政华老师的讲座中,他也提到“探讨儿童的心理,实际是在探讨家长的心理。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你们(家长)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中国的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母亲的个人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比如:爸爸妈妈自己滔滔不绝地要求孩子有时间就多读书,而自己却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游戏,从不摸书;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孩子要遵守交通法规,自己却争分夺秒闯红灯;路上堵车了,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当孩子“为什么我们走这边?”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这就是教会孩子,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到: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要求孩子遇事要冷静沉着,自己听孩子叙事不到一半就暴跳如雷;自己要求孩子要乐观不抱怨,自己却天天在饭桌上埋怨这,埋怨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某某某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这无疑在给孩子传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再比如,如果家里电视机坏了,请家人或朋友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人家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挂断电话,你自己抱怨开来,这人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这样的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自己总是埋怨孩子没有毅力和上进心,但是自己却在坚持锻炼上,或是抵制美食、玩乐的诱惑上是没有毅力的典型埋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自己身上就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埋怨孩子学习拖沓,做事马虎,而自己却做事没有计划,得过且过。当我批评孩子不能主动承担家务时,当我埋怨孩子乱丢乱放时,我却忘了谁叫自己如此“负责”,完全包办代替,没有给予儿子表现的机会,没有用好儿子的好奇心、表现欲。比如,儿子想自己洗短裤,洗袜子;想拖地、想煎荷包蛋等的时候,我总是忙于追求效率,怕儿子“帮倒忙”,总是回答他“不用不用,你还不会”拒绝了他。殊不知也就拒绝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而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我最快速的反应就是张嘴批评。所有这些批评大致可分为:发泄型、唠叨型、急躁型和翻旧账型。

反思上诉种种所谓的教育,不难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行为习惯的错误,是造成孩子问题的因素之一;二是父母教育的方式错误,也是造成问题的因素。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作为家长天天也在犯错。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错,很少招来孩子的批评,甚至孩子很快就原谅了妈妈。可是,当孩子犯错时,我却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给孩子的就是严厉的批评,甚至一两天都气不消。

当他的MP4被小伙伴弄坏,他不知所措时,看到的是我狰狞的面容,听到的是我的呵斥。儿子做错题了,“怎么搞的,学习这么不认真”;儿子忘了带学习用具,“看看,总是丢三落四”“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儿子因为丢了钥匙,由此可能还唠叨“作业做得不够好,成绩不够高,妈妈这么辛苦……”。在这样的重复之中,我突然意识到,这哪是批评,完全就是情绪的发泄,它传递给儿子的都是恐惧、伤害和虐待。长此下去,孩子可能就只对妈妈“报喜不报忧”了,有问题只会自己一个人杠,不会期望在妈妈这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心中的秘密会增多。越想越觉得后果不堪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所以,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反思。当儿子出问题时,我一定要自省,要分析孩子问题的原因,找到办法,帮助他去改变,思考我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去解决问题。(昆明官渡区何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用心感化他们
后一篇:智慧班主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