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识字教学方法

(2022-05-01 07:34:43)
分类: 教师篇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而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让学生行之有效地掌握生字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也也总结出一些实用的小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寓教于乐,激趣乐学。

小学低年级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活泼好动。而小学一二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识字任务最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好动的特点进行教学,就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识字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提国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中,使课堂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大胆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的寻宝人,体验发现宝藏的成功与快乐。例如“操”这个字,这个字虽说比较复杂,但如果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部件,学生还是能较快地掌握。有的学生说:“三个小人真奇怪,手扶木头,口却跑到木头上。”学生的想象没有思维定势。往往更开阔,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势必会激活其思维。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乐其所乐,好其所好,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所感悟,思维才更敏捷。

2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等,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我们应正确认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短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识字。教学时,还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宝宝”,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游戏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3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 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进行趣味识字更能激发其识字的欲望与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进行趣味识字,让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更能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与兴趣,使其乐在其中,获在其中。例如猜字谜(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将生字编成一个个谜语,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如“夕”字,多一横不好(歹)多一倍不少(多)。)小猴摘桃子(将生字制成 桃形卡片,挂在树上,让学生扮演小猴子,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超级组合(将字的两部分拆开,分别贴出来,小组进行组合比赛,帮助生字找到家。)找朋友(音节与字成为一对朋友,你喜欢哪个字就与哪个字交朋友。)等等。这些游戏与活动穿插在识字教学中,避免了枯燥记忆,同时在游戏中,开展比赛,培养竞争意识,树立集体观念,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在培养多种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二:形式多样,趣味识字。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分析低年级的教材,每课约有十多个生字,这些生字分为两类,一类要求会写,一类要求会认。这些字要让学生比较快而又熟练地掌握,关键是教法要得当,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贯穿始终。

1巧妙构思,根据汉字的特点识字,培养识字能力。中国汉字有丰富的内涵,音形义三者结合,汉字的特点非常明显。在识字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借助汉字特点来识字。

1)联想象形汉字: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从生活中对事物形成了感知。抓住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已认识的事物来识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人山水日月等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他的笔划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最后的斜钩就像是老鼠的尾巴。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

3)猜字谜以及区分形声字偏旁识字:在部编版教材中中就安排了猜字谜识字。如:学习“清”字,可与“请”、“情”、“睛”相联系比较,在读完字谜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青”,但又有不同,根据字谜儿歌:“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这样,学生通过猜测字谜,判断出他们是“青”字家族的字,再比较它们的偏旁及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4)强调点睛识字: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学生易漏的小横、小竖、一撇、一点。例如“鸟”这个字,在写点时,教师用彩笔标出,同时用语言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点就是鸟的眼睛,没有这一点,就如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会一片乌黑,无法歌唱,无法飞翔。”这样使学生先入为主,形象感知。

5)会意字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毛笔,再看“笔”字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学生自然就会意到笔字的来源。

6)表演动作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与义的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拍”字,先想一想拍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拍”是用(手)拍,所以是提手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字发散到打、拉、抱等,渗透形声字,这种教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久而久之,形成识字能力。

2留心观察,联系生活实践来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只有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例如上街买东西,一路上店铺磷次栉比,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称,上品的说明书等,认出自己学过的字,加以巩固所学。对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起去上街的同伴或亲人,也可以记下字形,回家去问家长或老师,也可以请出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来帮忙。又如认识了新同学,记住他的名字,全班小朋友的名字都记住了,一两百个字也就认识了。再如在家看电视时,要求学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张嘴读一读这些句子,认一认你见过或学过的字,加深对所学字的记忆;看到家人看报,也凑一份热闹,在一旁读一读,朗诵几篇;过年过节,亲人来信了,发短信了,也去读一读,有时也写一写信;过年时家家贴上的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3用心交流,通过互教互学来识字,培养合作意识。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意识的人才,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的学习机会,以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在竞争中发展。试想在识字教学中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俩人一交流,两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全班几十个人,两两互相带动,打破以前教师单纯教,学生被动学的单调学习方式,在教与学中得到提升,让学生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在交流中人人为师,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这种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三:拓宽识字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1、借助开放性作业,以趣促动。识字是为了学以致用,在通过多榘道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更广阔的世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比如,可以用这样的作业来启发学生:“观察你的小房间都有些什么 ?请你试着将他们画下来,并用学过的生字或拼音写写他们的名称,如果还能用英语写那就更好了!”每一份实践作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修饰一下。这样的实践作业既针对学生起点高低的不同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感到生动而有趣,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创意,培养了实践能力。

2注重课外阅读,以读促识。课本中容纳的东西是有限的,至于生字的多义性在课本中完全体现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例如,利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故事引入课堂,将生字灵活地运用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将故事引入课外,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与学习的生字再见面,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运用,让生字活起来,同时又认识了新的生字。如此形成良好的循环,学生的识字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并确实做到会用。(昆明经开区李惠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讲座后思考
后一篇:铭记奋进历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