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地探索
(2022-04-12 07:27:19)分类: 研训篇 |
经过半学期的区级骨干教师培训,感悟颇多。刚加入基地的时候,自觉才疏学浅,心头便多了一份惶恐与不安。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有幸和来自全区各校的学员一起在官渡区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这个摇篮中学习和成长,使自己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职业使命感,心头的惶恐被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所取代。
回顾这半学期的基地学习,真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痛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辛苦,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学习的快乐,我们13个成员在张老师这位家长的引领下,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切磋……点点滴滴,萦绕心头。
4月18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到昆一中观摩了赵灿东等三位历史名师的课堂。夏仁贵老师讲了《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夏老师解读课文精细,用图片来解读课文内容,基础知识落实得好,敢于向“农业”这样的枯燥知识进行挑战,让人佩服,唯一的不足是知识稍显繁杂,没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张敏老师的《新文化运动》,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运用”教学四步法培养学生分析图片材料的能力,在教学中张老师感情细腻、娓娓道来,课堂上不乏幽默与笑声;赵灿东老师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体现了在新课改下的历史复习课不能拘泥于教材,运用新的材料来了解历史观的特点,赵老师所说的“历史不在于记住多少,而在于理解了多少”让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值得深思。除了教学上的收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的人格魅力,赵老师身为昆一中校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向全市同仁展示了自己的课堂,并在课后叫老师们少说优点,多说不足。名师尚且如此大气和从容,做为一名普通历史教师想想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缺乏上公开课的勇气,今后要学习赵老师那种虚怀若谷,严谨的教学态度,更要在教学中不断的锤炼自己。
5月16日,张老师邀请了昆十中历史教研组长周永珍老师来基地为我们进行高考复习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面的讲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周老师提到了复习课的有效性,说在复习课中落实基础是关键,要关注考试说明的三级指标。并提出了两个建议(1)构建与《考试说明》一致的简明知识框架,可以采用学案式,督促落实到位。(2)培养考试能力,多练多总结。选题科学,练测结合;收集错题,总结到位。对我们初三教师很有指导性。除了复习方面的建议,周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
要保持对职业的热爱。有了热爱才会在工作中焕发出活力,从而体会到幸福感。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和现实中的种种无奈,难免会心生倦怠。教育是良心活,在工作中要大量付出,真心爱自己的学生。周老师平时很尊重学生,和学生相处非常融洽,周老师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学生在QQ上都亲切的称呼周老师“周周”、“周姐”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自己在平时与学生的关系中就是把握不好“严”与“宽”之间的度。教学中的“严而有度”是自己要花精力要好好学习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贵在实践。要博览群书,学习学科的前沿知识,不断储备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做到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2)多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教?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我是学生我会希望老师怎么教?”不断反思,找到更适合学生和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多听、多讲公开课。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看别人的优点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讲公开课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这学期,因为参加了基地学习学校要求上校级公开课。上了一节常规课、一节活动课。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得到了赵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对自己而言真的是很大的锻炼,自己的教学水平比以前有了进步。多写。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是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说来遗憾,从教十多年,自己就没有把一些教学上的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如果记录下来将会是一笔怎样的财富啊!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相信,十年后就不会再留下这样的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