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婆术”原理

(2022-04-05 07:41:28)
分类: 随笔篇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在色诺芬((Xenophon, 约430~354BC),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著有《希腊式》和《回忆苏格拉底》)所著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使命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存在于本性中的真理。在实际教学中,苏格拉底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他也不指出错误或予以纠正,而是继续追问,让学生从这些追问的答案中,发现自己的矛盾或错误,从而自行纠正,最后得出合乎要求的结论。这也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索,以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为“问答式教学法”)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它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学校广为采用。

(云南红河个旧市王雪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需要这四正
后一篇:说教学策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