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对待他们
(2022-03-27 23:22:34)分类: 随笔篇 |
爱的种类有多种,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而老师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了解学生的心理。多鼓励学生,与生为友,做他们忠实的听众等都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
一、对学生有爱心,首先要对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酶”,它通过迁移、转化在学生心灵上发生作用,学生得不到师爱往往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是形成攻击性格以致对社会疏远,怀有敌意。
二、 对学生有爱心,其次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同乐,加深师生的情感
教师爱学生是顺乎人性,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说顺乎人性,因为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人既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生下来,如果得不到爱,会产生畸形心理,如性格孤僻,情感冷漠、消沉等等。
我校有一名叫张某华的学生,据他的九年级班主任和科任反映,他这个人不大爱说话,老师说他,他也不出声,平时见到老师也不打招呼。他最喜欢去打球,在他的周围经常有一团同学围着他转。有一次,他叫同宿舍的一名男同学帮他洗衣服,不帮他洗就打他,班主任找他谈话,他就是不出声,我决定去转化他。于是,我首先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妈妈就去世了,现在靠他爸爸养他,平时只要他犯了错,他爸爸就会把他狠狠的揍一顿,我主动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经过一个星期的接触,他终于有所变化了,之后每次见到我都能主动地打招呼。有一天,天刚下过雨,学校的篮球场有几处积水积水,刚好我碰见他,于是我对他说:“张某华,球场上有积水,你能不能找几个同学把那些积水的地方填一下?”他马上说:“可以”,并且立即叫来几个同学,把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干净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待学生要用真爱去感化他,老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多和他交流沟通,就能把他转变过来。
作为老师有时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想一想,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替他排忧解难。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任意的刺激都能使学生头脑中的智力因子活起来,学生是教师作用的对象,但学生有独立性,能动性他们随时显示起“反作用”。教师讲的道理知识,学生要经过情感去考虑过滤。如果教师爱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认为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好意,如果教师不喜欢他们,他们则认为教师的严格要求是恶意,他们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甚至公开对抗,呈负反馈现象,阻抑教学过程的发展。一般地说,青少年不是用理智而是用情感支配自己的行动,师生情感相亲,则信道相通,情感相悖,则阻碍信息传导,如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重视情感投资,真心爱学生,才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