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育习惯
(2022-03-27 23:07:45)分类: 家长篇 |
进入小学,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的受教育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上,很多父母都很茫然,虽然知道光靠学校、靠老师是不行的,然而很多家庭却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说不知道该怎样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俗话说: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除了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教育。
一、
重点从以下六方面培养孩子的习惯。
1、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起床,睡觉要有正确的睡姿,吃饭不挑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自己削铅笔或灌钢笔水,自己整理书包,每天做好时间安排等。
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礼貌意识,让孩子习惯使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看见陌生人容易不知所措,对这样的孩子要有耐心去引导。另外,穿着要整洁,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才能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无形的资产。孩子从小要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勤劳节俭、遵守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等。
如: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首先要从关爱自己、关爱父母、关爱家人、关爱朋友开始。多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开朗的性格,以及培养他们谦虚忍让的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尊重他人,这样在他们成人之后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繁杂地人际关系中,才能广交益友,很好地在社会大家庭中立足、生存。
而培养孩子勤劳节俭就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吃饭不浪费粮食,知道农民伯伯种粮食的不易;平时不挑吃、穿,知道父母工作赚钱的不易等。
4、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孩子总是渴望优秀的,但只有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孩子们必须知道的道理。因此,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通常是比较好的,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大多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孩子才能知道珍惜时间与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可以做到不长时间守着电视机及不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用父母的督促、陪伴孩子也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专心认真,课余可以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兴趣广泛。
5、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问题。很多父母不在乎甚至忽略孩子的想法,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单纯、太幼稚,其实,孩子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家长应该在肯定、鼓励或引导的情况下去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让孩子多了解新鲜事物并善于观察,同时,勤于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如果要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就更好。
6、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初步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是为了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如穿脱衣服、收拾碗筷、打扫房间、铺床、叠被等。现在大多数孩子不会做饭、洗衣服,都是父母代劳,这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时期,家长过度的“溺爱”,不仅会造成孩子懒惰、任性,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了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要注意选择较恰当的时机,如果时机选择的好,效果有时就会事半功倍的。可以考虑以下十个时机:
1、孩子生日时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的生日是最企盼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难忘而快乐的一天,他们一般会收到很多礼物和祝福。要好的同学、朋友、亲戚和父母大都会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佳肴,在这个时候,礼物和赠言如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孩子一般会记忆比较深刻,这是个教育孩子难得的好时机,应该适时的把握。
2、就餐时
每天就餐时,如果能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粮食,让他们明白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同时在就餐时,可以适时的教孩子们一些就餐礼仪,以及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3、交际时
多利用家庭的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大方的交际素质。如过年亲朋之间的走动、家族内较隆重的庆典、同学间的聚会等等,这些交际的机会,如果可以好好的利用,慢慢的孩子就会耳熏目染地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4、旅游时
旅游是孩子了解地理、历史最好的机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旅游,给孩子讲解各地的名胜古迹或历史故事,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另外,还可以告诉他们要学会保护环境,从小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5、家务劳动时
做家务,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加码。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应当及时的鼓励,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些物质奖励,但也不要忘记提醒孩子看到还有哪些不足,应该可以在以后通过努力做的会更好。在孩子犯错时,不一味的批评教育,而是帮助他们找原因,教会他们学会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在新的学期开学时,往往孩子们都会有一股劲儿,那就是希望这学期从一开始就发奋努力,争取取得比上学期更好的成绩,
在孩子取得某方面的成功时,父母在恭贺的时候,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往往很乐意接受,并以次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会自觉地去努力,以便更快的实现,期待更大的成功早日到来。
兴趣是孩子做事最好的润滑剂,只要孩子的兴趣是适当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尽量在各方面给预支持。一些发明家和一些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的杰出人物,大多是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成功的。
在学校组织的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父母都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参加,一般都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和集体意识,另外还会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以上的这十个好时机,是家庭教育过程中较常见,也是较容易掌握的,父母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充分利用。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教育的成功,那么孩子的教育也成功了一大半。(昆明官渡区陆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