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
(2021-04-28 06:22:11)分类: 教师篇 |
一、绪论
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它同时还承载着我们汉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展的脉络,可以说汉字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无穷的文化意蕴和魅力。汉字的书写,不仅是记录思维的载体、学习科学文化、实现社会交际的手段,而且还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第一条即强调:“规范汉字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五条突出体现汉字的作用即,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 作为个体而言,项穆在《书法雅言·知识》就说过“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 []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清·松年《颐园论画》) [] 等作品中都体现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的观点。规范书写汉字,对学生起到提他们的高审美情趣、展示才情、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初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学生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 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正确、熟练书写正楷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以及良好的坐姿与书写习惯。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楷书字的行款要整齐、美观,有一定的速度,以及良好的坐姿与书写习惯。课标中这样要求,那么,当前小学生的书写到底是不是按照课标这样落实的呢?
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由于落后的教育观念、失当的教学方法、错误的学习方法等,造成学生诸多书写问题的出现。
二、 现今小学生书写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表现
小学生书写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教师及学生的书写情况、学生出现的书写问题等多方面的进行论述分析,分析小学生书写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错别字频繁出现现象
“错别字:是指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和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 [] 小学生书写中错别字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小学生书写中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
1、多笔少画。 “多笔少画”是学生书写中出现最多的错误。比如“拜”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正确写法应是左边一个短撇加两横,但很多学生却是一个短撇加三横的错误书写。“丧”字,很多学生会在竖提的左边加上一撇。至于“少画”现象。“具”字,本应是三横,但写成两横的学生大有人在。“琴”字中的下部“今”错写成了“令”、“纸”的“氏”常常写成了“氐”。把“拔草”写成了“拨草”等。可以说多笔少画的现象在学生书写中普遍存在。
2、同音字借代。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对识词识字的基础环节掌握不牢固,记不准字,或者过分依赖小学低段中用汉语拼音代替不会书写字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中就充分反映出随意使用同音字的情况。如“郊外”一词,有同学写成了“交外”、把“艰苦”写成“坚苦”、将“报酬”写为“抱酬”,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多元解析——兼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汉字教学策略》一文中就详细统计出同音错误占错别字的比例高达39.82%,是所有错别字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
3、乱用形近字。这一现象与上述的“随意使用同音字”极为相似。学生常将花瓣的“瓣”与辫子的“辨”以及辩论的“辩”弄混,经常出现乱用的现象。在作文中经常将“即使”写成“既使”,将“竞赛”写为“竟赛”,也是对字形掌握方面有所欠缺。
(二)书写不规范现象
1、汉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大小不规范。表现为要么将整个字写在田字格的上方,下面留出很大的空间,感觉所有的字犹如漂浮在空中一样;要么将字紧压田字格的下方,上方又留出许多空来。还有部分学生将字写得非常大,甚至是超出田字格外围,显得十分“大气”,而一些学生又将字写得非常小,密密麻麻,又或者是偏旁与主体字大小不合理和分开书写等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中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布局不合理,极为影响美观程度。
4、学生握笔姿势与坐姿不规范。握笔姿势方面:握笔太短或太长,有些同学手指与鼻尖的距离仅为1厘米左右;小指单独伸出;“笔杆直立或向前呈‘旗杆’式‘冲锋’式;反用笔尖等。” [] 坐姿方面:翘起二郎腿或边抖动腿边写字、一条腿放在椅子上写字、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写字、书写课本倾斜放置、手托腮帮写字、眼睛距离课本太近等。
5、书写课本脏、破、涂改严重。在教师批改作业中抱怨学生的作业本太脏、涂改严重也是常有的事。现在的学生手里都有涂改液和胶带或是改正贴等修正涂改工具,容易使学生对这些工具产生依赖性,致使作业本弄破,弄脏。还有些学生直接懒得涂改,而是在错字基础上修改或者是涂黑画黑后写在旁边。这些日常习惯都对书写产生影响,一方面不利于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该学生的性格、品质等。
(三)书写工具不合格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书写工具也层出不穷,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笔,可谓眼花缭乱,最常见的是中性笔、圆珠笔,这类笔的结构及其油性液体的不易渗透和散发性并不适于写笔画具有轻重、区直等特点的汉字。加之,中性笔笔尖具有较强的滑动性,而小学生手腕控制能力不强,也会导致小学生书写能力下降。部分学生直接将中性笔的笔芯拿出来,握着笔芯写字。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好看,购买一些奇特造型的中性笔或钢笔,这些笔杆因为特异的造型导致学生不好握笔杆,写出来的字也就谈不上规范。
三、小学生书写问题频现的原因
“2009年教育部语用司在全国7个省市相关问卷调查,其中接受调查的3000多名老师中有60%认为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者是明显下降。”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点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课业负担过重。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书写,学生每天除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有些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孩子额外的“加餐”,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每天几乎都是在匆匆忙忙中结束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规范书写确实是为难学生。
其次,对书写的重视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字写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正确完成老师留给的作业,针对该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大部分回答如下:“我担心的是我的作业有没有做对,还有就是有没有按时交给老师。” “只要我的字老师看得清,不是很乱就可以了“。由此可见作业的正确度是学生最关心的,至于书写的规范和美观基本没有多少学生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再次,方言影响小学生的书写。学生较少使用普通话,除了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普通话,其余时间均是使用方言 。大部分学生觉得平时也讲普通话会不好意思,也没有这个必要,讲方言更方便一些。长时间使用方言,也会间接导致学生书写错别字、方言词汇的出现。
小学生所选用的书写工具也导致书写问题的出现。小学生都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当打开学生的文具盒时,各种各样的笔出现在眼前:造型各异、粗细不同、有长有短。有时直接不知道这是用来书写的工具。这些看似新奇,但不适合学生书写的笔却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握着这些不适合书写的笔怎么会写出规范、美观的字呢?
最后,学生的书写入门基础薄弱。大部分小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写字,由于孩子的骨骼还未发育完全,写出的字一般不符合规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书写指导不算规范,;小学一年级铅笔字入门教学时,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以致影响之后的钢笔书写。
(二)教师方面原因
如果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那么教师的书写在对学生书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此总结、归纳得出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书写方面。书写从板书和评语两方面来看。板书方面:第一,忽略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些教师在板书时,不注意所写字的间架结构,有些字应是上大下小或是左小右大,但部分教师均忽略,把字写得左右、上下太过“对称”,失去汉字本身的美感;第二,笔顺错误。教师出现笔顺错误的情况也会时常发生,如:有些教师不能正确书写“方”、“凹”等特殊字的笔画;第三,板书时出现错字。这种现象出现的几率比较小,但也不能忽视。评语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字迹潦草,看不清到底写了些什么,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之间相互询问自己本子上教师的评语到底写了什么。
2、普通话水平。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的书写。由于教师的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导致学生在书写时分不清到底是写哪个字,致使书写错误的出现。
3、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上写字课时,最长用的就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有条件的还有一本字帖。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听。
4、过度依赖课件。笔者实习的学校语文、数学都有统一的课件,所以教师也就非常乐意使用课件来教学。课件的生字部分有“书写”、“组词” 、“造句”等环节。“书写”这个环节是只要点击屏幕,这个字就会按笔顺来书写。一开始学生肯定觉得很有趣,但久而久之它就会失去吸引。课件本身也存在问题:书写速度过快。
首先,大部分学校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书写情况。具体表现在:第一,写字课形同虚设。笔者所在的学校课表上虽然每周都安排有一节写字课,但却未实施:给数学老师上或让给语文老师上。该学校还设有“快乐写字10分钟”。每天下午2点20分至2点30分这段时间学生要开始书写练习,校园广播还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并且有专门负责的学生来检查各班的实践情况。但其结果也如同写字课一样,有的教师直接就要学生上课,无视检查、有的教师是等检查过后就开始上自己的课;第二,无专业指导教师。小学写字课教师大部分均由语文教师代替,有专业教师的比较少。
其次,学校对中性笔给学生书写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以马关县第二小学为例。学校统一发放中性笔,这一举措虽然给学生带来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书写。
最后,校园、教室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书写。过于喧闹的校园环境、教室光线太弱也会影响学生的书写。
(四)其它方面原因
影响小学生书写的原因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原因如下:
1、家长角度。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母在学生书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与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家长觉得字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在校听老师的的话,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也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部分学生家长来自农村的仍然占多数,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就是初中、小学水平;家里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书写,家里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帮助学生练习书写,或参加书写培训。
2、社会角度。首先,电脑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心(CNNIC)2004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7950万,在这些网民中,24岁以下的比例占到了34.11%,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的占29.3%,学生也占了网民总数的29.2%,以上数据仅指网民。” [] 由此可见电脑在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写字就进入了一个少纸、无纸时代,他们击打键盘的动作越来越娴熟,速度也越来越快,但他们写出来的字却越来越差。其次,手机的影响也如同电脑,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发短信的速度也不亚于成年人。再次,各种 广告中不规范语言的出现:错别字、同音字等,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这些不规范语言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最后,受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现在用人单位注重的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成绩,很少考虑书写。
四、结语
小学生的书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这是作为家长、教师、社会应该去思考和解决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帮助孩子改正这些问题,努力把书法艺术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书写是小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中的重要体现,不仅仅是为了图一个美观,而是对一孩子的行为习惯、对待一件事的认真程度、以及审美和品德的重要培养和塑造。家校合一,加上社会等多方努力的共同努力,相信小学生的书写会有更大的进步。让书法艺术这枝奇葩在百花园中开的更加灿烂、更加美丽。(昆明经开区董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