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实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2021-04-01 06:32:27)
分类: 教师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受科学主义教育观以及“应试”目标的影响,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和经验没有关系,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如何使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好的引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的开始可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1.故事导入法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用故事导入: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了么!”,教师问:作为智慧化身的福尔摩斯他的方法准确吗?让学生先试着回答,教师并没有给出答案,故意卖个关子说,要想知道聪明的福尔摩斯德的方法是否正确,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得到答案。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着学生,很想知道这个答案,于是兴趣、思维被激发。置身于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建构认知途径。

2.化学魔术导入法  

例如,在学习“序言”时,我通过神奇的魔壶实验引入本课。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以“烧不坏的纸手帕”;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化学魔术“雪碧变牛奶”等。以化学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置身于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建构认知途径。

3、结合生活导入

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导入新课,采用的的是课前两分钟在教室的后面喷花露水,用学生熟悉的物品进行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置身于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验证、评价甚至自主建构认知途径。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

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生活例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化学式的计算本不是一个难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同学却不能很好理解,误认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经仔分析,我发现是由于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不清楚才导致了解题的困难度。在新课教学中,还是同个问题,化学式CO(NH2)2的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2)各原子个数比,(3)各元素的质量比,(4N元素的质量分数?我给学生打了个比方,把这个化学式当成一篮水果,其中不同的元素代表着不同的水果,我们把C当做苹果,O当作是香蕉,N当作是西瓜,H当作是橘子,边讲我边把这些水果标上去。现在我们要求这篮水果的质量。学生都异口同声,将他们的质量相加。非常好,这样我们的问题就简单了,我们把这篮水果的苹果、香蕉、西瓜、橘子都加起来就行了,这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在这盘水果中到底有多少个苹果、香蕉、西瓜和橘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可以说出1124。于是这个问题顺利解决,而且学生都明白哪里用加哪里用乘了。接着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原子个数比就是指不同水果的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就相当于不同水果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我们某种水果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含量。这样把问题具体简单化,学生很容易就把结果准确无误计算出来了。 

2. 生活例子使难记问题熟记

初中化学教学中,前人形成的经验、结论需要我们记忆,因此,如何能在较短时间牢记某些知识点,在具体运用时,快速再认,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记忆是一门苦差,如何将艰苦的记忆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教学电解水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各端所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教学时将这一知识点归纳为“正氧(养)负氢(父亲),氢二氧一(亲儿养姨)”,这样的谐音记忆,学生可能很快就会记住这一知识点,并不轻易将两极上所产生的气体混淆。

三、课后实践探讨生活化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实践探讨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再如,通过教材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

四、未来的改进思考

1、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创设情境

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尊重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融入生活体验化学,融入化学解读生活,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建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在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化学,密切化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解读,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学生生活经验被赋予化学知识,自己的直观认识在课堂上知识化,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化学知识解读自己生活,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感觉到了化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道理。

2、在实践中还原生活体验

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性活动中去应用化学,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从实践意义上对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定位。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化学的优越性以及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化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建构化学知识,发展化学能力和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化学的用途。化学源于生活,在应用中学习化学是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也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是九年级化学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两点刚好是互相促进的,化学课堂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云南红河州 陶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清明思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