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秘鲁渔场

(2018-09-23 15:12:14)
http://s1/mw690/001WM4Nrzy7nQSyWUKY50&690

http://s5/mw690/001WM4Nrzy7nQSz3fxi24&690

http://s15/mw690/001WM4Nrzy7nQSzw0X43e&690

http://s7/mw690/001WM4Nrzy7nQSzLhDE56&690

http://s14/mw690/001WM4Nrzy7nQSA8J416d&690

http://s2/mw690/001WM4Nrzy7nQSABWE171&690

http://s12/mw690/001WM4Nrzy7nQSArq5Rfb&690

http://s7/mw690/001WM4Nrzy7nQSAOLRk16&690

http://s1/mw690/001WM4Nrzy7nQSAN6A850&690

http://s7/mw690/001WM4Nrzy7nQSBaXem26&690

课题

秘鲁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主讲人

理科组

授课时间

928

授课地点

新疆师范大学

教学分析

1. 课标要求:结合 地图分析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之间的关系。

2.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承接上节所学洋流的有关知识,下启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应用型、实践性和衔接性。用世界著名渔场的典型案例形象的解释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将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又为学生学习和树立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实践基础。

3. 学情分析:洋流部分的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高一学生初学这部分内容时,难以很迅速的形成洋流的知识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图知识,但运用能力较弱。同时,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抽象学习仍有难度,通过案例、问题探索的教学形式,抽象知识具体化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建构。

教学目标

1.了解洋流对于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秘鲁渔场进行分析说明。问题导入,使学生通过思考了解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现象能力、读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分析秘鲁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难点在于结合气压带风带图理解其对于秘鲁渔场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请大家欣赏图片,第一,是不是很漂亮?这种鱼名叫凤尾鱼,下一张,这么多的鱼一起游动很是壮观,叫做鳀鱼。不知道大家看过之后有没有迅速做出判断,这是哪个区域盛产的鱼种呢?没错,这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而这两种鱼正是秘鲁渔场最具代表性的鱼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秘鲁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观察图片,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产地应为秘鲁。

通过图片导入本节课所学秘鲁渔场,以鱼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秘鲁渔场的位置,请大家看大屏幕。位于南美洲秘鲁沿岸,这么一个偌大的渔场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片,秘鲁渔场的位置,请同学来说一说经纬度海陆位置。

很好,大家读图很细致,那么,这几个原因就能形成如此强大的渔场吗?跟洋流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板画绘制南美洲简图,绘制南美附近完整的环流系统】通过第二幅图片,简介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提供大量饵料;沿海多云雾笼罩,日照不强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渔场。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请大家重点掌握。

看图,明确渔场位于南美洲秘鲁沿岸。

回答问题:西半球,低纬度,靠海近,但受安第斯山脉影响,水汽很少进入。

通过教师板画绘制南美略图和洋流,思考秘鲁寒流的影响。

培养读图识图能力,通过板画做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秘鲁寒流对秘鲁渔场的影响。

这里需要有一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当气候正常时,秘鲁寒流势力正常则渔场正常,当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例如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则会影响渔场的产量。

拓展延伸,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课下自行查询资料深入了解。

知识讲授有深有浅,保证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能力较差的学生吃得下。

巩固新课

1)大陆架形成渔场,可从三方面分析:

大陆架海水较浅,太阳辐射热能射到海底,有利于鱼类的饵料(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大陆架底部沉积着由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鱼类产卵发育;

大陆架与大陆毗连,由大陆流来的江河带来的各种有机物质为鱼类和浮游生物提供养料。

2)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主要从两方面分析: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泛到上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滋长,从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常有随寒暖流而来的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滞留(鱼类对迎面而来的洋流性质感到不适应,不敢继续前进),因而鱼群聚集,形成大渔场。如世界著名的北海道、纽芬兰和我国舟山等渔场均具备这一条件。

3)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表层海水被带走,冷海水上泛,饵料充足。

 

检查反馈

秘鲁渔场 

作业布置

查找我国的著名的渔场,并分析其成因。下节课我们再来分析。

 

板书设计

秘鲁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秘鲁渔场 

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位置

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