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张尼)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2日发布。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下调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这份将于4月8日全面实施、涉及全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的改革方案中,诸多医改新政引发舆论关注。
挂号费、诊疗费将消失
——设立医事服务费不同级别医院、医生有差别
此次公布的方案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北京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品)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医事服务费的本质,是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后,对其运行成本,和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团队的补偿。
据了解,北京市医保基金将医事服务费整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报销范围内。不过,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医事服务费及报销金额有所区别。
比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50元,知名专家则为100元,两者的报销金额均为40元,而二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为30元,报销金额为28元。
药品价格更便宜
——取消药品加成实施“阳光采购”
此次北京医改的另一大变化将体现在药品价格上。
取消公立医疗机构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是这次改革的一大核心,也被视作打破以药补医机制的关键。
此外,方案还明确将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方法是向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公开药品质量指标、全国中标价格,向社会公开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及品种变化信息,打破昔日药品价格等信息不透明状态。
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降低了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升有降
——大型检查设备收费更低中医、护理等价格上调
此次改革落地后,民众将感受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所变化。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将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上调护理、中医、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下调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收费价格。
例如,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
而普通床位费,从现行的28元提高到50元;二级护理费用从7元提高到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从4元提高为26元等。
通过卫生部门对405个病种的静态测算显示,改革后,门诊患者次均费用平均降幅为5.1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平均涨幅为2.53%。有媒体指出,短期看,不同患者费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从长期看,通过医疗服务的调整和规范,最终是让百姓受益。
4种慢性病患者可享2个月长处方报销便利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被纳入
据了解,此次医改方案实施后对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流程不产生影响。北京市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仍执行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相关规定。
此外,北京还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方便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患者在社区就近就医用药。
这其中包括不断增加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统一社区和大医院医保药品报销范围;给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种慢性病患者,可享受2个月长处方报销便利;鼓励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居家上门医疗服务和建立家庭病床,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等等。
生活困难群体将获更多保障
——重大疾病全年救助封顶线上调至12万元
在此次改革中,生活困难群体也将获更多保障。北京市民政局将调整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生活困难补助人员和低收入救助人员的救助标准。
其中,门诊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除外)。
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元调整到6万元。承担住院押金减免和出院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减免比例和减免额度参照调整后的住院救助标准执行。
此外,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
社会救助对象在享受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申请临时救助。对于政府救助之后或不符合社会救助政策但确因患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可以由乡镇(街道)协助向慈善组织申请慈善救助。(完)
更多阅读:
《北京实施重大医改:取消挂号和诊疗费设医事服务费》——资料来源央视
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调整435项医疗服务价格;
23日下午,北京市发布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4月8日开始,所有在京公立医疗机构,将实施这一新的政策。
3600多个医疗机构参与医药改革
根据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多次组织核实和确认,参与改革的医疗机构达3600多所。
这次改革范围包括所有在京的政府、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在京医疗机构。
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申请参与这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并执行各项改革政策。
亮点一:设立医事服务费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将设立“医事服务费”。那么,这个医事服务费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亮点二:规范医疗价格服务
医改后,大家看病到底比以前贵了还是便宜了?除了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价格高于以前的挂号费和就诊费,还有哪些变化呢?
这次的医改实施方案中,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方面,优先规范调整了矛盾比较突出、各方面改革呼声较高、基本形成共识的5类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具体项目包括:
综合医疗服务类,如床位、护理费等125项;
影像学诊断类,如CT、核磁等185项;
中医医疗服务类,如针灸、推拿等96项;
临床手术治疗类,如阑尾切除术等26项;临床物理治疗类,如放疗等3项。
这么多服务项目,究竟哪些项目的价格涨了,哪些下调了呢?
亮点三:实施阳光采购
按照新政策要求,今后,药品采购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进行,价格信息可全程追溯。
新政明确规定,采购价格实现与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格动态联动,公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价格、数量和药品调整变化等情况。
改善医疗服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改革方案还提出改善医疗服务、加强成本和费用控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加大医保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等内容。
通过改革,到2017年底,北京全市公立医院(不含中药饮片)的药占比,力争降到30%左右;不含药品收入的每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处方管控绩效考核多措并举
这次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有不少变化。那么这些措施实施后,又怎样来监管?
在一些先行试点医院,会有主管药师对门诊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综合监管。此外,这次医改的配套内容——绩效管理中,还有一项举措:对于屡次开出不合理处方的医生,将根据不同情节作出相应的教育或处罚。而患者满意度、投诉量等指标,将与医生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同时,这次医改新政中的一系列指标要求,也倒逼医疗机构自觉加速改革步伐。
央视短评:北京医改要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是回归常识。比如,医生是看病的,不是卖药的,这是常识;患者不必出现任何状况都要到三甲医院去看,挂最难挂的专家号,这是常识;所有的医疗机构要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常识;医务人员获得合理报酬,多劳多得,水平高多得,规规矩矩的多得,这也是常识。
其次,医改要改革两个关系,即医患关系和患者与患者间的关系。比如,取消15%的药品加成费,就是解决医患之间的关系;而医事服务费,则是为理顺患者与患者间的经济关系。
最后是检验改革的成效,这就要由百姓的感受来判定。任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北京的医改也是从部分试点医院的经验中总结而来,从而推广到更多的人群。
当然,改革不是完全与降价划等号,或许表面上医生的收入与患者的支出并无明显变化,但其背后的经济关系改变了,顽症也得到了改善。不过,到底本轮北京医改的效用如何,还要等到4月8日新政实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