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鲁南商报微信公众号
小买卖做的都是良心,糖葫芦卖不完第二天口感就变了,不会卖给市民剩下的,浪费了又觉得可惜,所以每天卖完才回家。
孩子得了胃癌,在医院住院、做手术就花了六万多。
“过去的就过去了,市场的那俩小伙子也不容易,都在外打工,咱得相互理解。”
网上有人说他因这事回家自杀了,他专门扛着糖葫芦专门去市场里走了两圈,“就是告诉大家,我活得好好的,别再误会人家市场。”
最近几天,临沂华丰服装城管理人员采取不文明行为驱逐卖糖葫芦老人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卖糖葫芦老人因为这场并不大的纠纷,也有了另一个身份:“网红”。如今,风波已过去,并不知“网红”是何物的老人,依然在华丰市场周围卖糖葫芦。
可年过六旬的他本该在家中享福,为何要在寒风里卖糖葫芦,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12月6日,记者找到他,听他讲述和糖葫芦有关的故事。

进城卖糖葫芦五年多了
最初是要自力更生,赡养老人
糖葫芦老人名叫石运东,今年62岁了,虽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纠纷已解决,但不少市民见到他,仍然会上来问上几句。6日中午,在解放路华丰金街门口,石运东打开话匣,讲述起自己和老伴进城卖糖葫芦的经历。
石运东老人的家乡在平邑县地方镇新华村,那是一个离天宝山林场、九间棚景区不远的小山村,盛产山楂,老人的家中就有不少山楂树,他所卖的糖葫芦就是自己的山楂制作而成。

差不多五六年前,石运东和老伴每到秋季农闲后,带着自家的山楂进了城,他们在兴隆路与银雀山路交会处租了一间民房,“秋天拾掇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这里卖糖葫芦赚点钱。”石运东和老伴这一卖,就是五六年。
每天清晨六点多,老人家在那处狭窄的出租房里制作糖葫芦,差不多九点多,石运东和老伴扛着两杆糖葫芦开始了一天的生意,有时很快就能买完,有时要挨到晚上八九点钟,一天下来多时近百元,少时五六十元。
为啥要来市民卖糖葫芦,问起这件事时,老人并未犹豫,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原来,老人有三儿一女,除了小儿子以外,儿女多已成家,但都是普通的打工者,老人自感身体还不错,不愿麻烦儿女。
“我还有个老母亲,老丈人和丈母娘也都健在,他们都80多了,身体都很好,咱出来卖点糖葫芦,也算是自食其力,赡养自家的老人吧。”石运东坦言,自己的身体还硬朗,有能力在外赚点钱养活自己和老人。

小儿子患了癌症,
他不愿给其他儿女添负担
过去几年里,石运东和老伴每逢深秋进城,一直干到开春,他的“自食其力、赡养老人”的初衷很简单,却也让很多听者感到不容易,更佩服老人的精神气。
石运东坦言,虽说,自己这样的经历在农村也算是“稀罕”,虽谈不上乐在其中,也算一份还算稳定的收入。
前不久的小儿子的病倒让老两口发了愁,“孩子得了胃癌,在医院住院、做手术就花了六万多。”石运东说,因为小儿子还没成家,孩子如今病了,自己得管着。

但让石运东郁闷的是,小儿子的居民医保去年没有交上,巨额的医疗费只能自费。“去年进城前,给老人留了钱交新农合,但当时因为只是留了新农合的钱,村里还收其他费用,最后新农合就没交上。”石运东说。
石运东为这事郁闷不已,但他不愿过多纠结此事,前些日子村里收取明年的医保费,他赶紧坐车回老家交了钱。
小儿子生病后,虽然其他儿女们都出钱、出力帮忙照顾弟弟,但他和老伴盘算着,不能给他们添太多负担,毕竟孩子们都在外打拼,没什么太大的能力。于是,老两口执意自己照顾小儿子。
如今,小儿子已出院,借住在二儿子家里,但未来还要进行数次治疗、数万元的治疗费,让石运东和老伴压力巨大。
每天,老两口一起出门卖糖葫芦,卖到午后,老伴去二儿子家照顾生病的小儿子,石运东一直把糖葫芦卖光才回家。

卖糖葫芦是良心生意
理解市场管理,感谢大家伙关心
讲述这些的过程中,记者提出想去石运东的出租房看看,老人婉拒了。
他说:“那地方环境太差了,不好意思让你们去。”几经询问,老人才说,自己租的地方实际是一间很小的民房,没有暖气,旁边就是厕所,老两口就挤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数个冬天,甚至在这里过春节。

老人最大的开支是每月120元的房租,老两口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即使买颗白菜也买最便宜的,一盘白菜或一盘豆腐,就是老两口的一顿饭。
关于卖糖葫芦,不论天多冷,两位老人几乎没有间断过生意,不管天多晚,他都会把糖葫芦卖光才回去。老人说,自己的小买卖做的竟是良心,糖葫芦卖不完第二天口感就变了,他不会卖给市民剩下的,浪费了又觉得可惜,所以每天卖完才回家。

年过六旬的书运动这样不辞辛苦的“打拼”让记者听了也感到汗颜。其实,记者能感受到,石运东老人如此辛苦,分明就是一位赡养老人的老人,也是一位照顾生病儿子的老父亲,身上如此沉重的担子,他必须得挑下去。
关于3日下午的那场纠纷,石运东不愿多谈,“过去的就过去了,市场的那俩小伙子也不容易,都在外打工,咱得相互理解。”
可石运东生气的是,网上有人说他因这事回家自杀了,这让他很生气也怕给市场带来不好的影响,他扛着糖葫芦专门去市场里走了两圈,“就是告诉大家,我活得好好地,别再误会人家市场。”
石运东老人最后说,他特别想谢谢大家伙儿最近的关心,“为了我的事,让大家操心了,感谢大家。”
多么可爱的糖葫芦大爷!多么心酸的故事。
在工业化、批量化的现在,
还有这样的人,
坚持手工制作,
不卖剩的,
亲手熬好了糖,
蘸上芝麻,
一根根串起来,插上稻草杆,
最后扛在肩上,
沿街叫卖。
他们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你,可愿意逛完街,去买一只糖葫芦。
像小时候那样,
嘴角糊满糖和芝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