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中风情】横泾的故事——四、尧峰山的传说(上)

(2018-11-23 14:16:56)
标签:

名城苏州

吴中风情

横泾

尧峰山

【吴中风情】
   横泾的故事——四、尧峰山的传说(上)
    在横泾之北,有一条山脉从东向西盘踞屹立在南边不远的东太湖之滨,依次为横塘的黄山、石湖北的上方山、越溪东北的吴山、越溪与木渎间的七子山、横泾与木渎间的尧峰山、浦庄北和胥口的清明山。这一列山脉,过去因列踞在东太湖之滨,故称踞湖山,又因是横向排列,故又称横山,横金及其横字名称的来由就在于此。小时候夏天乘凉的时候,祖母经常给我讲尧峰山的故事,到长大了才去买或借几本有关横泾地方的书,看得多了也知道了一点横泾的故事。我看的书里有,(也有参加工作后和近几年读的):
    【唐】 陆广微《吴地记》,书上记载:“横山,又名踞湖山,在吴县西南十六里,中有朱植坟(吴郡志引作朱桓,疑形讹或避宋讳也)及晋门下待郎陆云坟”。
    【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书里载踞湖山:即“横山,在吴县西南。《十道志》云:“山四面皆横。”盖以此得其名也。又名踞湖山(踞,或作据。)山中有陆云墓,今末审其处也。观是山,镇此邦之西南,临湖控越,实吴时要地。隋开皇中,尝迁郡于横山东,亦以是山为屏蔽也。山周围甚广,环以佛刹,如荐福、楞伽、宝华、尧峰之类,皆在焉。荐福寺旁有五坞,皇祐中,节度推官马云与山人仇道名之,曰芳桂,曰修竹, 曰飞泉、 曰丹名霞, 曰白云,盖因其物象云。
    【宋】范成大《吴郡志》,书里说:“踞湖山,即横山也。在城西南十五里,以其背临太湖,若箕踞之势然。钱氏有国曰,造寺于山下,曰荐福寺。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或以寺名名之。山有五大坞,《图经》又名五坞山。五坞,旧名不雅。皇祐五年,节度推官马云三游此山。求其林涧之美,峰 壑之秀,云景之丽,泉石之怪。因其物象,各以美名名五坞。踞湖,即总五坞之众名,为六题焉。
        尧峰山在横泾北界,与木渎相邻,在 明 、清期间,为著名风景名胜之地,峰峦起伏绵,岭道迂回,岩谷窈窕,水木明瑟,蔚然异境,有“奇丽甲吴下”之誉历来为名人雅士隐逸归葬之地。另外,境内昔时古迹不少,寺庵庙祠大多重建或建于明清时期,古树约百年以上,其中古银杏约300余年,古桥大多建于清代或民国时期,古墓于明清时期为多。境内的古迹历经漫长岁月,或风雨侵袭,或兵祸所毁,加之民间缺乏保护意识,寺庙在部分坍塌和被拆毁,和尚道士还俗转业,古树被砍伐,古桥被拆毁或重建,,大部分古迹已影踪无存。
     2007年2月沈学群 主编《 横泾镇志》述:“尧峰山系横山(山四面皆横,故名。又名踞湖山,广 20余千米),西南的支脉,山麓有岷山、花园山、凤凰池、小赤壁、紫石池等。以尧峰为最高。相传帝尧时,洪水泛滥,吴人都避居于此,水势汹涌,淹没诸山,唯有此山未曾淹没,吴人得以存活,故名为尧峰,也写作尧峰山。(后人于山上院名免水院建寺免于水灾之意—姑苏老沈注),还筑万众楼等建筑,均含纪念的意思。明人陈仁锡《尧峰山志》6卷中记述,尧峰山有清晖轩、碧玉沼、多景岩、宝云井、白龙洞、观音岩、偃盖松、妙高峰、东斋、西隐,或再加上铁塔、半峰亭,称为十二景。许多年后,其中的一半废去,有的连影迹全无,又有好事者将露禅庵、千人坐、响泉、松岗、竹径五处补入,凑足十景或十二景。于是,历代题咏不绝,有宋僧怀深的《尧峰十景》、明人王宠、王世贞、袁帙的《尧峰十二景》、清人汪琬的《尧峰八咏》等。
    尧峰山颠,旷然平夷,唐末有慧禅师者于此建精舍,名为免水院 有万众楼等建筑,后毁废。宋时改为寿圣寺,有僧宝云居之。是弘治年间,僧云谷重建。至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易名为宝云禅院。宋咸淳年间,尧峰山西麓建兴福院,毁于明正德年间,万历二十五年(1597),僧湛川重建。寺中壁间置王羲之草书《心经》与欧阳询楷书《心经》碑刻,为重建时摹勒上石。此外,尧峰山东麓有露禅庵,也为湛川所建。境内乡人称寿圣寺为上尧峰,露禅庵为中尧峰,兴福院为下尧峰,今已废。

远眺尧峰山
【吴中风情】横泾的故事——四、尧峰山的传说(上)

叆叇岭今景
【吴中风情】横泾的故事——四、尧峰山的传说(上)

接下为横泾的故事-尧峰山的传说(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