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
西山东村寻友访古记
四、“金屋藏娇”的地方——敬修堂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借故到洞庭西山去微服私访,因为他在西山东村结识了一位姓殷的村姑,这位村姑不仅容貌美丽,而且知书达理,乾隆与她一见钟情,不久殷氏便怀了身孕。但由于她是汉人,不能入宫,为了遮人耳目,乾隆只能让她假装与东村敬修堂的商人徐伦滋结婚。徐伦滋是敬修堂的创建人、著名儒商徐联习的儿子,常年在外经商,匆匆奉命回西山和从未见过来面的殷氏拜堂成亲,没有入洞房就离家经商去了。直到死也没见过他名义上的正室夫人一面。殷氏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儿,实际应是公主身份,乾隆就派人在她们居住之楼下的落地长窗上,雕刻了12条不同形态的龙,表示皇帝每个月都在陪伴她们母女俩。据说乾隆六次到苏州,每次都要从木渎坐船来到太湖当中,在船上与殷氏母女秘密相聚。徐伦滋常年在外做生意,不久另娶了侧室,生下了儿子徐明理,徐明理继承父业,不仅成了有名的儒商,还精于医术。殷氏去世后,徐明理去北京,乾隆专门派了刘罗锅、纪晓岚和翁方纲三位宰相为殷氏题词或撰写祭文,徐明理回西山后,将这些题词和祭文刻在石碑上,放在东村徐家祠堂里供人瞻仰。李根源先生在西山访古时将这些碑文大多都抄了下来,并编进了《洞庭山金石》一书中。
乾隆皇帝风流韵事的传闻现已无从考证,但李根源先生在西山访古时的碑文抄录并编入其著作《洞庭山金石》一书,使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乾隆皇帝在西山金屋藏娇是无可争议的历史真实。我这篇博文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博友们发生在我们苏州西山岛上的真实的“金屋藏娇”这个已流传了350来年的故事。
关于敬修堂的位置、规模、建筑形式、艺术风格、布局、尺寸等情况的资料比较丰富,博友的访问专文也很多,所以我不想再在这里抄冷饭了,此文所附照片较多,且每张照片上我都有必要的说明,请博友们边看边想吧。
本文参考书:
1、李洲芳著《太湖西山》1996年2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吴中区政协、金庭镇人民政府编《帝王与西山》2010年4月编著。
“敬修堂”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及其背面的简介。
大门前的“敬修堂简介”。
敬修堂南向和西向外貌。
敬修堂第一道大门,东西向,将军式,青砖贴门框,金刚腿,青石门墩,活络高门槛,可卸可装。
金刚腿上的动物图案石雕。两侧还有门枕石,可惜没有拍摄入镜头。
门牌号码,东村村西上51号。
第二道大门,南北向,青石雕花内外双门墩,右侧站立者是我的老同学徐永源老师,东村人,徐氏后人。
门廊檐下的木雕额枋,额枋下设两对圆柱形阀阅,又称门簪,俗称“户对”,与地下大门两侧的青石“门当”相呼应。阀阅顶端雕代表性四季花卉,柱体雕刻云龙纹图案,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能有,别处是看不到的。
老同学合影留念。
同游人交谈。
内外青石双门墩上的动植物图案石雕艺术。
二道门后的小庭院,庭院前为照壁,照壁上有砖雕匾额一方,庭院边有大漏窗2格,庭院后为轿厅。

青砖匾额上刻着四个隶体文字《堂构维新》。
梁架结构,厅前的弯椽卷棚和短梁月檩。
落地长窗。
轿厅板壁上的敬修堂和“金屋藏娇”故事介绍专栏。

石库门中见大厅(第三进)。

石库门后是大厅前的砖雕门楼,这是砖雕门楼的2扇青砖铁钉门。

砖雕门楼的全景。

这是砖雕门楼隶书字牌《口缋连云》和字牌下的“鲤鱼跳龙门”砖雕图案。
字牌两侧的砖雕戏文,雕版上的人头在文革间被敲掉了。

纪年款:乾隆壬申水月年。

落款:蔡书升题。

须弥座。
第三进是大厅,这是大厅的落地长窗。

大厅内板壁下有似抱鼓石般的构件,别处未见到过。

大厅梁架,扁作梁、山雾云。

大厅后第四进是楼厅,乾隆和殷氏女就住在此厅楼上。这是楼厅前的砖雕门楼全景。
字牌,楷书《美哉轮奂》。

字牌两侧的砖雕戏文图版。
纪年款:乾隆辛未嘉平上院。

落款:蔡书升书。与大厅前砖雕门楼的字牌为同一人题书。

砖雕门楼的青砖铁钉门(2扇)。
楼厅基层柱端的官帽翅(共有12对,选贴4对),敬修堂的官帽翅与众不同,中间有一金色的龙纹饰件。
落地长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