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全国唯一——盛泽先蚕祠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位于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先蚕祠就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也是盛泽丝业公所和农会的办事处所。
先蚕祠是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爷。殿上挂“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以往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所以,以往先蚕祠里香火鼎盛。
正殿西南,月洞相隔是三上三下的议事厅,晚清民国年间盛泽大小丝行近百家,从业者千人,在此集会议事盛况空前,议事厅前有水池曲桥,亭榭回廊,树石花卉,幽雅清逸,别有洞天。
为了弘扬丝绸和民俗文化,盛泽镇于1999年耗资200余万元加以修缮,使之重放异彩。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先蚕祠跻身此列。
我虽然是搞水稻科研的,但我从小就与蚕桑结缘。我家乡横泾过去也是蚕茧的主产区之一,几乎家家种桑树,户户养蚕宝宝。我母亲由于养蚕技术高,年年养蚕季节都被安排到生产队养集体的蚕宝宝。由于养得多,生产队的仓库不够用,得到当时的区(乡)政府的支持,竟把蚕宝宝养到了区(乡)政府里面去。那时我在横泾中心小学念书,吃饭和放了夜学就去区(乡)政府里母亲养蚕处吃饭、复习功课和做作业,晚上还帮母亲给蚕宝宝喂桑叶。区(乡)政府原是横泾街上大户人家席家的豪宅,宅在横泾街上塘西头,座北朝南,隔街紧靠横泾塘河,屋前有廊棚、八字花岗石河座埠头和石库门,进大门有座两层走马楼和左右厢房,中间是个通天天井,里面有数进厅堂,主厅两侧都有长长的备弄,连通东西两路众多的厅堂楼房,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东路的一只花厅,颇具西洋风格,其漂亮程度远胜于黄埭的熙余草堂。宅后有个好几亩地大的后院,里面有一个假山环筑的大水池和多株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可惜啊,后来乡政府迁到了新址,在此宅内建了家油脂化工厂,此宅全被彻底的破坏毁掉了。
先蚕祠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标志碑背面的先蚕祠简介。

砖雕门楼和门前小广场。

砖雕门楼上部和竖式祠名匾。

东西两侧拱门之门匾:“织云”、“绣锦”。

原“吴江市盛泽镇先蚕祠管理委员会”标牌。

进门后回望祠门外街景。

“先蚕祠简介”牌。


先蚕祠游览示意图。

“蚕王殿界”碑和神鸟石刻。

神鸟石刻。

蚕皇殿全景。

蚕皇殿脊雕。

蚕皇殿殿名横匾。

蚕皇殿前的宝鼎。

蚕皇殿内蚕王神像(中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左为神农炎帝,右为黄帝之妻、养蚕缫丝之祖师爷嫘祖)。

“蚕皇”简介牌。

蚕皇殿内铜钟。
蚕王殿左右后门,门匾为“赐福”、“迎仙”。
蚕皇殿廊里的嵌壁木雕花篮。


财神殿。

戏台、台前铺地和厢房。


吴江丝绸博物馆(原:陈列馆)。


《重修先蚕祠碑记》碑,盛泽镇人民政府,公元一九九九年十月。

东西碑廊里的古碑,作者摄录16方。碑文可各自辨识。


通向东西两侧1的圆洞门,门匾分别是“昭垂”和“脉承。

院中的园林景色。
挹翠桥石刻。

作者在洗手间前走廊的东西两端发现了几件古物。
《明贡生周景水先生墓在志铭》碑,横卧在地上。

古时缫丝用石元宝。

石元宝前有一方微拱石块,不知作何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