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
常熟游踪
五、焦桐街3、5号徐宅
实在抱歉,关于焦桐街3、5号徐宅,我原先是一无所知,连这地名、宅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要写篇短文,无从下手,翻资料,找网络,全无。但找到了一点焦尾泉、焦尾琴的资料,也就带出了焦桐街街名的来历,不妨就这些来谈谈吧,否则就无法向博友们交待了。
据《后汉蔡邕传》载,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来常熟慕名朝拜言偃故里,在虞山游览时,忽见有人在用木柴煮饭,焚烧之木传出阵阵奇香,蔡邕急忙赶去,从灶膛中抢出一块燃烧着的木块,丢入灶边的一个清泉水潭,原来是块古桐木,是制琴的上好材料,世上极少,十分名贵。煮饭人这才知道这木是个宝,对蔡邕说我家里还有,我去拿来送与先生。他家所在的那条街,后来就被人称作“焦桐街”。蔡邕得此烧焦古桐木后制成了一张七弦古琴,因焦疤做在琴尾上,故此琴名为“焦尾琴”,那潭浸灭桐木之火的泉水,被后人称为“焦尾泉”。
焦尾琴琴声清脆激越,悦耳动听,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琴,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曾用焦尾琴弹奏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徐宅的所在地焦桐街紧靠的琴川及小桥。



徐宅的常熟市控制保护建筑标志牌。

徐宅座西向东的大门上面的屋面和屋脊上的脊雕。

徐宅向东大门及宅基门两侧的一对雕花青石门墩。


宅内第一座砖雕门楼全景。

《庆协攸宁》字牌及雕花纹饰和砖雕书法。




砖雕书法全文共22行,每行4字,共88字,加上结尾落款15字,共103字。行书书写。

从各个角度看砖雕书法。





宅内第二座砖雕门楼,顶部已毁,字牌还在,双门楼柱较完整,基部有一对雕花青石门墩。

字牌左右的雕刻图案尚在。
挂脚一对尚全,下端雕刻已初呈莲蓬的莲花。
莲蓬里能看到莲子。
字牌《纯嘏尔常》,无纪年,无落款。
门楼柱基一对雕花青石门墩。
进入第二进的门墩,仅有一只。
第二进内的青石雕花柱础
小院内有古井一眼。
附:在读书台附近的焦尾泉照片4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