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苏州古桥】
古风古韵吴江桥-——6、平望古桥:安德桥
安德桥,在吴江区平望镇东南的莺脰湖风景名胜区内,所处位置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安德桥是座体量硕大的拱形桥,在吴江,其高度仅次于松陵镇北门外的三里桥,是现存吴江,也是中国大运河苏州段上高度居第二位的拱形古石桥(据《苏州老桥志》载,苏州段大运河现存各高桥的矢高分别为:三里桥12.5米、安德桥9.3米、吴门桥9米、觅渡桥8.5米。数据各种资料上有出入,统一以《苏州老桥志》为准)。
《苏州老桥志》载:安德桥,亦名平望桥,位于吴江市平望镇区东南,京杭大运河与頔塘交汇处,西通荻塘,东连古运河。
唐朝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宋庆元三年(1197)邑人陶庄重建(一说为宋淳熙十二年陶庄重建),是时“一境之内,桥之高峻无逾此者”。明成化十九年(1483),知县陈尧弼重建。清康熙初年(1662)重建,后圮。清康熙五十七年,吴江令叶前率里人募建。清乾
隆二十九年(1764)吴江令沈名淡,震泽令赵德基率里人程国梁重建。
清乾隆五十四年,吴江令龙铎、震泽令孟芮率里人孙超英、吴文燮等重
建。同治十一年(1872),水利工程局重建。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
文物保护单位,后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54米,宽4.53米,矢高9.3米,跨径11.5米。北堍有石阶28级,石阶下面有一平台,平台的西、北两向各有4级踏步。南堍有石阶31级,石阶下面也有一平台,下面有踏步2级。桥两侧置有栏石,桥顶则安着靠背栏石供过往行人小坐歇息。桥顶正中心面石上刻着佛教轮回图案。桥的北堍是城隍庙,庙的西侧原来设立着巡检司,故署门前的那条街名为“司前街”。桥的南堍是小九华寺,该寺濒临莺脰湖,佛光虹影,黄墙绿波,交相辉映,晨钟暮鼓,橹声渔歌,时分时合,与安德桥一起组成一幅寺桥互衬的秀丽图景。
此桥孔高,气势雄伟,曾是平望镇的制高点和地标。唐代,任湖州剌史的颜真卿曾游平望,作五言诗《登平望桥下作》,有“登楼试长望,望及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的佳句。南宋杨万里曾作诗《过平望》,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的佳句。盛赞石桥雄伟。
安德桥的原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固定在桥体上)。
标志碑背面的安德桥简介。
安德桥在古运河、莺脰湖风景名胜区的位置(东为古运河南段,西为古运河穿桥洞,经平望镇老街汇入今大运河,南是重建的小九华寺,北为原清代平望巡检司、城隍庙(解放后做粮仓,所有殿堂已全被毁坏)和司南、庙东的历史小弄司前街、南前街。
从西向东横看安德桥。
从东向西赏美观轻盈的圆月形拱桥(必须跑到古运河对岸才能见此景观,古运河上无东西向跨河桥,必须跑很多路绕圈子才能到达对岸)。
从南向北纵观安德桥。桥北左侧的建筑即是城隍庙。
从北向南纵览安德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