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苏州古桥】
平江路上十八桥—朱马交桥
平江路上有一座名字很有趣的桥,叫朱马交桥,座落在小新桥之北、通利桥东堍稍南,南北走向,跨平江河东向支流大柳枝巷河,与通利桥组成了平江路上第二道优美的双桥景观。
《平江区志》载:“朱马交桥位于大柳枝巷西端,跨大柳枝巷河。旧名朱马茭桥,宋淳祐十年(1250)重修。《宋平江城坊考》载:‘范、卢、王三《志》均著录。通利桥拱石刻:星桥,朱马交桥,年深坍坏,蒙运判府郑侍郎助钱三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二千贯,长洲判县龚郎中助钱一千五百贯,并系十七界会重行展阔建造。劝緣崇禧上官右史,干缘碧云庵僧守常,淳祐第十年十一月朔题。'又载,茭,干草也。宋代在东北街周通桥以北建有栈桥,为北草场,因宋代重马政,而为之设局。交,应作茭,色紫,故美其名曰朱马茭。即此桥处为宋代喂马处。《吴地记》(曹林娣校注本)注释:‘《宋平江城坊考》:茭荐桥,录在通利桥前,疑即朱马茭桥。'清代更名朱马高桥。民国《吴县志》载:‘朱马交桥,在通利桥东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再建。’1982年重修。石板平桥,宽3.9米,长6.3米。”
在朱马交桥北堍东侧河沿,竖有一块仓街“通济桥”的花岗石篆书桥名额,其具体情况上一篇《平江路上十七桥——通济桥》已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横视朱马交桥。
纵观朱马交桥。
桥右下方第三块竖着的花岗石即是不知何时何人从仓街通济桥搬来的通济桥桥名额石。
古通济桥的花岗石篆书桥名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