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
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古昭庆寺
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在大儒巷38号,建在元代古寺昭庆寺的旧址上。我们苏州市旅游门券协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曾在这里举行每月一次的门券交流活动。现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在那一段在此活动期间,我对寻访古迹尚不感兴趣,所以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来,要不然现在就可以在博客上写写博文晒晒照片与大家分享了。自跨进寻访古迹的门槛后,我们协会已离开了平江文化中心,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一直想再进去看看,拍点照片,可是我每次走到这门口,看见半关着的大门,看见里面人的呆板面孔,心里就发寒,算了吧,不要去招惹是非了。这月4号,我去走访了东百花巷的几幢老宅和几眼古井后,又去平江路拍桥,最后从大儒巷回临顿路,又一次走到了平江文化中心门口。门还是半开着,长条厚塑门帘掩遮着大门,我忍不住把门帘撩开一条缝,向里一张,一位没有一丝笑容的阿姨站在柜台旁,我壮大了胆问了声“可以来吗?她头也没抬,从鼻子里发出了一个字的声音:嗯!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赶紧轻轻跨进门去,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说了声谢谢,她根本不理睬你。我就赶紧溜进了后面的庭院里拍了以下那些照片。现发在博上,与博友一起分享。
古昭庆寺为元代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宣政院(元王朝的国家行政机关)佥事(官衔)僧人阿咱刺所建造,规制宏伟。当时寺里香火旺盛,为吴中一大名刹。明清时屡废屡建。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因住持和尚不守戒律被官府封锁充公,后来在此设立元和县高等小学堂,1951年易名为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校,1985年学校迁走。2005年,昭庆寺被全面翻修,现为平江文化中心。
昭庆寺整修按照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前大门,第二,三进大殿是在原遗留下的骨架上翻建而成的。而两侧回廊殿阁庭院俱为新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其历史文化信息,又因地制宜布置了园艺绿化、庭院小品,使历史悠远的古建筑群得到有效的保护,也使其整体环境变得清雅宜人。
这座古建筑从寺庙到学校,从学校到文化中心,历经数百年沧桑,保留至今,确实不易。
如今的平江文化中心除了文化中心自身外,还在第二进迁入了苏州图书馆平江分馆‘第三进迁入了”吴苑深处“评弹书场,大大丰富了文化活动内容,全院除了有厅堂楼馆外,还在整修时增建了不少如半亭、圆洞门、曲廊、假山等园林建筑,种植了树木花花卉,置放了石桌石橙和盆景,厅堂里还请书画名人题写了书画楹联和匾额,增添了不少的椅桌、屏风,壁挂等摆设,宛如又一座精美的苏州园林展现在小巷深处。
“昭庆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标志牌。
昭庆寺的门牌号码。

南向外观。

《古昭庆寺》石碑。

门厅和《鸿儒昭庆》横匾,地名寺名,全在匾上。

《第一义天》砖雕门楼。




第二进:《鸿儒书房》现为苏州市图书馆平江分馆







院内假山树木盆景陶缸。

厅隙仰望堂楼。

曲廊。

第三进:“吴苑深处”评弹书场平江文化馆分场。

长联一幅。

书场内景和《时雨惠风》匾额。


东半亭。

西半亭。

西半亭傍的楼房。

东圆洞门。
西圆洞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