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寻踪】
东花桥巷二探汪宅
——《质厚文明》中和堂汪宅寻访记
东花桥巷有四处挂牌(碑)古建筑,即10号怀德堂凌宅(未能寻访到)、11号潘宅(已发布)、33号中和堂汪宅和41号杭氏义庄(找到了,无人,门关着,无法入内)。其中33号中和堂汪宅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他3处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中和堂坐北朝南,南起东花桥巷,北出白塔东路,西连巷内其他建筑,东为金刀桥巷。绐建于清初(宅内有座“质厚文明”砖雕门楼,其建造纪年款为康熙乙未年(即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应是其始建的参考时间)。此宅规模庞大,共三路六进,中轴线(第三路)从南到向北分别是门厅、轿厅、大厅(即中和堂)和后三进楼厅,现存面积4000余平方米。中路第三进大厅即主体建筑中和堂,面阔三间
13米,进深七檩9米,扁作梁架,用材粗壮,山雾云雕刻精细。前有翻轩,后置白漆屏门。宅内现存三座保存较完好的康熙、乾隆、嘉庆时期时期建造的砖雕门楼(我见到了康熙、嘉庆时建的两座,乾隆时建的门楼被锁在租住户门内,无缘得见),此外还有几座破损门楼。中和堂前的《质厚文明》是清早期 康熙年间建造的砖雕门楼,这类门楼苏州现存不多、保存完好的更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建议市府和文物竺相关管理部门 要重点加强保护。
进中和堂门厅向右转弯,有一条长长的备弄直达白塔东路,左右两边按厅堂顺序开着侧门,每只厅里都有多家住户,全宅据说共住有70多户,这真是72家房客。这一条备弄就是一条不短的里弄,所以,户籍和地名管理部门干脆把中和堂当作里弄来管理,钉上了中和里的里弄名牌。
两次探访中和堂没有白跑,收获不小,最让我满足的是看见了能与博友阳光四季家里的苏州第一砖雕门楼“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相媲美的又一座精致绝伦的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在中路从轿厅进中和堂大厅前庭院的石库门背面,此门平时一直紧闭的,我第一次去时就推不开,可能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也心诚,第二次去,我走到门前,本想一跨而过的,不料这手有点忍不住,顺手牵羊地在门上点了一下,相不到门居然“吱呀”一声开了,真是天助我也!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苏州市政府1982年公布,1994年立。
中和堂汪宅简介。平江路历史街区。
中和堂汪宅南向外景(从西向东看)。
中和堂汪宅南向外景(从东向西看)。
门厅大门上端钉着“中和里”里弄名牌。
大门上端双重椽下的木雕图案。
悠长的备弄。
一座已破损的门楼。
破损门楼北的厅堂。
厅内的翻轩。
这就是进中和堂、看“质厚文明”砖雕门楼的石库门。
“质厚文明”砖雕门楼全景。
门楼的上半身。
图文全景。最上一排是五个不同字体的福字,意为五福临门。
字牌和字牌上下的砖雕图案。第二排图案内容我说不准,可能是状元游街,字牌下一排的图案是鲤鱼跳龙门。
纪年款:康熙岁次乙未玉癸
榖旦。
落款:苕南蔡升元。
字牌右侧的图案。
字牌:“引领紫微”和字牌下的纹饰。
纪年款:嘉庆己巳 小春月为莲亭五九世老先生书。
船篷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