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跑了前山跑后山 东山古迹处处在
四、杨湾风情
洞庭东山,包括附近太湖中大小山丘、岛屿,历来分成前山、后山两部分。以东山的制高点——莫厘峰(俗称大尖顶)为标点,随山岭的地形地貌,山势走向,东山的东北部分为前山,其中心集镇是东山古镇,西南部分为后山,其中心集镇为杨湾古镇(村)。
东山和杨湾两地并不太远,直线距离不足十里。过去因为山岭阻隔,要绕山而行,来往很不方便,要从东山去杨湾,东得绕岱松,西得翻干山岭,几乎要走近半天的时间。我在东山上学时,从西街响水涧有条山路直通紫金庵,在紫金庵后面有一段山岭叫虾蝃岭,从山下到岭上有条曲曲折折的之字形山路,因为这路要转二十四个弯,所以人们都叫它为“二十四弯”,反而把它的真实名字:“虾蝃岭”给忘了。东山人为什么要把这条登山路修筑成二十四个弯?因为这虾蝃岭很陡,如修直上直下的路,爬坡很费劲,挑了担的人和老人小孩很难爬上去,修了二十四个弯,路虽然要多走一点,但人就省力多了。从二十四弯顶下山不远就是杨湾了。这是从东山去杨湾的捷径,没去过、有兴趣的博友可以去体验一下爬二十四湾的情趣,
杨湾古镇始建于宋室南迁后,兴盛于明、清、民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是东山西南部的主要商埠和水运码头,古街全长1461米,两旁民居林立,高墙四起,古朴而恬静,街面两侧青石咬口路面均以小青砖侧砌铺设,并有不同花纹,连接着朱家巷、居巷、六扇巷等南北,东西向的街巷28条,明清建筑依街而建。其中,轩辕宫最早建于唐朝初期,以后多次重建或重修。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等考定,现存的轩辕宫正殿,庭柱、檐柱及大部分梁架、斗拱等木结构都是元代遗物;殿内的彩绘构图简练,云龙体态雄浑,体现了早期苏式彩绘的风格特征。现有9公顷核心保护区中,拥有轩辕宫、明善堂、怀荫堂等3处全国文保单位及崇本堂、锦星堂、久大堂、纯德堂等4处市级文保单位,拥有控保单位57处,境内现保存有29638平米明清古建筑群落,形成以杨湾古街为中心区域并向左右两侧辐射的历史街区。
一、古街悠长 



二、恬静的小巷





三、国宝之乡
轩辕宫正殿




东山民居:明善堂

东山民居:怀荫堂


四、多彩民居
拱形门



大门半空开

封火墙

瓦盘高漏窗

瓦楞草

砖雕门楼



厅堂住楼



古文化(新石器时代陶罐纹)台阶




精美的行草书法石碑丢弃在路旁

五、古井清沏



六、神灵居处
猛将堂

三元宫
加载中,请稍候......